“陳凡,你怎么想到把你三叔弄到北方去讀大學的?”
填完志愿,陳學文就去學校找老師詢問情況了。
陳學平拿了把椅子,帶著陳凡走到河邊上,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雖然還在夏日,河邊上卻垂柳依依,樹蔭下也涼風習習,反倒比家里的電風扇吹著要舒服得多。
陳凡伸了個懶腰。
“我們這里畢竟是小地方,就算是省城,發展速度比一線城市也要慢得多,如果三叔還是按照前世的軌跡,到省里讀個大學然后落在省城就業,視野和機會就會和前世一樣,受到很大的局限,我是想著讓他先去京城,適應了那邊的環境之后,我再過去看看有沒有什么適合的機會,扶持他成為某個新興行業的大咖!”
“你也想去京城讀大學?”
陳學平立馬抓住了兒子話里的意思。
“對,像我們這種人,去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機會。”
陳凡也沒否認他的想法,說著又解釋道。
“我雖然重生了,但前世的思維習慣還在,這就是先天局限了,再去讀一次大學肯定也只會選擇熟悉的專業,不會冒然進入一個陌生領域,所以從事科研肯定是不可能的,剩下的就只有創業了……”
他說著頓了一下,眨巴了兩下眼。
“創業的話,單打獨斗肯定是困難重重的,所以我想趁著還有時間,先讓二叔三叔他們走出去,進入不同行業積累經驗,到時候遇到什么事,大家族擰成一股繩力量還是很強的,也不會怕了什么人。”
相比半道上加入的創業伙伴,這種血脈上的聯系先天就要穩固的多,經過了前世的驗證,陳凡可以在兩個叔叔面前毫不設防。
這就是親情的優勢了,陳凡此刻就在為將來謀劃。
陳學平是家里的主心骨,明白這種底氣來自哪里,心里卻又想到了另一個方向。
“我記得你大學畢業創立的是互聯網企業吧?怎么不讓三叔去學計算機之類的呢?這個行業你不是更擅長嗎?”
互聯網?
陳凡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爸,現在才1991年啊,國內連互聯網的影子都看不到,三叔學四年出來,都遇不到個能用電腦的地方,這不是耽誤他嗎,而且……”
他歪著腦袋,卻突然笑了起來。
“大家都在說互聯網,卻沒有幾個理解什么才是互聯網,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事這個工作的,起碼三叔就不適合。”
“哦,為什么?”
陳學平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好奇心也被勾起來了。
陳凡沉吟片刻解釋道。
“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沒有經過這種自由文化的熏陶,就會跟不上發展的節奏,別看后世幾個互聯網超級企業的老板都和三叔差不多年紀,但他們根本就不是一類人……
三叔從小在農村長大,本性老實善良,小時候是爺爺奶奶說了算,長大后又是兩個哥哥當家做主,幾乎沒有叛逆期,思維的發散性根本就不夠,別看他后來電腦玩得挺溜的,其實對互聯網的理解一直都非常粗淺。
真要進入這個行業,成哥反而比他適合得多!”
成哥就是表哥周成了,從年紀上講其實比陳凡三叔也只小了三四歲。
陳學平頓時聽不太明白了。
“他又怎么適合了?”
“這就是成長經歷和思維習慣的區別了!”
陳凡嘿嘿笑了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