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是在家族保護下成長的她,走了這一路已經見過無數次相同的場景,她之前一個人不知該問誰,可如今有了朋友,便再也憋不住問了出來。
李拾字知道她是出于憐憫才說的,便含蓄的回道:“我知道你不太理解,但若是我換個說法你再想一下就能明白了。假如說一個資質十分一般的人與你說要你的幫助,這個幫助可能是對你不利的,你會幫嗎?”
聽了這話,吳報君眉頭一皺,顯然對于李拾字的回答她;有些不滿意,便開口說道:“你這分明是狡辯,這乞人們又有誰能確定他們一定是資質一般吶!”
“你說的沒錯,可是重要的是,并非很多人與你想法相同,而恰恰相反,很多人的腦子里,這群乞人他們就是因為懶惰不努力才淪落至此的。與你想法一致的又有幾人?這因為如此想法之下,本身就沒有法律限制的貴人們,連道德限制都不需要背負。”
沒有道德的人,又何懼道德!
說到這里,吳報君也只能撇著嘴,氣憤地說:“真是不講道理!”
李拾字倒沒再與她說下去,他又何嘗不是感到不堪呢!可是江湖便是如此,人間亦如此。
人都是自私的,誰也不愿違背心里的野獸。
但也正是如此,那群為了心中正義而不畏犧牲的俠客們才顯得有了意義。
不一會穿過甬長狹窄的縫隙,漸漸離開了城里,房屋也漸漸變得破敗簡陋。
李拾字用燈籠照著坎坎坷坷的石塊鋪成的路,也照著簡陋的民居,可是這里也并非劉伯的居所。
穿過這一叢民居,入目所見是大大小小的棚戶,看著仿佛一碰就倒的房板,以及街道上雜亂的石草,李拾字確信即便是王家鎮也沒見過如此貧困的人家。
棚戶區了如今還有一家亮著,劉伯指著那間屋子叫個不停,那里就是劉伯的房子。
房門簡單一推就能打開,一進門,看著一個姑娘坐在石頭圍成的火堆旁看著,一臉郁悶,滿是心事的樣子。
三人到來驚動了那姑娘,那姑娘抬起頭一看,立刻掛上了喜悅的臉色。
那姑娘微微皺著眉頭略帶急切的問道:“爺爺,你回來了?”
瞧著孫女,劉伯高興的點了點頭。
劉伯心疼孫女,急忙要跑去抱著孫女。兩人相依為命實在缺誰都難。
可李拾字瞧出了些不同,但這火光昏暗看不清楚,待仔細看去,這才反應過來。
這不是白天在鎮子口與那漢子騙自己的那個小姑娘嘛!沒想到竟然這么有緣。
李拾字盯著那姑娘看,恰好被吳報君瞧見了,她便悄悄問:"二哥,怎么了,這姑娘怎么了?"
李拾字小聲說道:“這姑娘挺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
容易的。”
吳報君一頭霧水,不太容易是什么意思?
不過那個姑娘瞧了眼李拾字倒是認出了他來。
他為什么送爺爺回來?他是誰?可她現在也沒有心情考慮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