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之后,陳鋒陷入久久的沉默。
他忘了繼續向前走動,只雙手插兜停在道路上。
他仰頭看著頭頂柳樹的柳條兒。
柳條在微風下晃晃悠悠,上面掛著幾枚嫩綠新芽。
這是最后的時光之前,最后的一次新生。
陳鋒瞇縫起眼睛,腦海中翻來覆去是丁虎所說玄武院前身的故事。
他為生在千年后這個時代的人而感到深深的悲哀。
都那么努力了,但還是什么都改變不了,依然是徒勞。
一百年前,也就是二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初,人類科技水平陷入瓶頸期。
在此期間,整整十年科技水平毫無寸進。
材料與能源是一切科學進步的基礎,為了突破瓶頸,世界政府將當時所有相關基礎學科最優秀的科研人才集中到了一個基地里,全力以赴的攻關突破。
不想這一攻關就攻了八十三年。
整整四代,共一百三十七萬人,并肩走在這條無比艱難滿布荊棘的道路上。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艱難前行。
在醫學無比昌明發達的二十九世紀,全球人均壽命早已突破了一百歲。
但這一百三十余萬享受著最好福利待遇的科研人員平均壽命不足六十!
沒能活到五十歲而過勞死的,超過了六十萬人。
他們總在精力最旺盛,思維最清晰的年齡時,便燃盡了最后一滴蠟。
他們即便倒在病床上,咽氣之前,他們手中也拿著工作資料。
他們留下的臨終遺言,無一不是向繼任者交接自己手中未完成的項目。
八十年,百余萬人,前赴后繼的倒下,卻無人退縮。
這是場沒有硝煙,但卻尸橫遍野的戰爭。
最終人類還是打贏了這場戰爭,在二十年前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人類又用了二十年來進行成果轉化,外在體現便是甲三型被替換為更先進的紡錘形載具,臃腫笨拙的老式單兵甲被替換成了輕巧高效的青龍甲。
陳鋒對歐俊朗的命運扭轉,是留下了個引子。
歐禾集團的改變,是陳鋒對未來的改變的一次放大。
玄武院的前身在前人留下的基礎上,亡命沖鋒的八十三年,又一次放大了蝴蝶效應。
最終,無數因匯聚成了一個果,讓人類打贏了一次科技戰爭,完成了一次階段性的質變,形成了如今的現狀。
以陳鋒的世界觀,他真不理解這些那一批人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是什么樣的信念在支撐著他們?
世界政府又是如何說服科學家們,讓他們愿意這樣自我犧牲,去應對那虛無縹緲,但卻注定降臨的敵人?
陳鋒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但他這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想不通的事絕不多費心思。
他很容易就能判斷出自己的能力邊界,絕不鉆牛角尖,果斷放棄琢磨。
至于《浴火》為何會成為人類戰歌,與這群把自我犧牲演繹到極致的科學家脫不開干系。
那批人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十六個小時,即便信念堅定,也能靠營養配備恢復體能,但長期處在大腦高負荷運轉的狀態下,精神依然疲憊。
他們還需要一些精神上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