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在心里稍微換算了一下,拿到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中去,差不多得相當于一天耗費幾個億人民幣。
還行。
他反問道:“歐陽教授,按照軍方一貫的理念,這不理所應當的嗎?好鋼用在刀刃上,我存在的意義,不就是去試探人類的單兵戰斗力極限嗎?難道我有哪里做得違規的地方?”
歐陽教授嘴角一抽,“話是這么講,我也沒有指責你的意思,只是心疼這些好裝備而已。唉。”
陳鋒反駁道:“我練了這么久,依然沒能摸到自己的極限能力,都是這些東西拖后腿,哪里是好裝備了?如果讓操作員反過來壓制自己的能力,去適應裝備,那這訓練又有什么意義?如果我沒有進步,那練習的意義何在?”
歐陽教授心里其實想說,的確沒必要練了。
陳鋒已經把全人類的操作極限水平往上拉高了太多。
軍方早已靠著從他的日常訓練中采集的數據重新編制了青龍甲訓練教程。
這份新教程將全人類的青龍甲駕駛技巧拔高到一個令幾乎所有操作員都可望而不可即的程度。
到目前為止,即便學習進度最快的全軍第二天才,依然只完成了不足四分之一的新教材教程。
并且這份教程越到后面越難。
根據中央智腦的數據模擬,在剩下的一年時光里,沒有人可以將這份已經編制出來的新教材完成到一半。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人類的確已經不再需要陳鋒苦練下去了。
正如陳鋒自己曾經的觀點那樣,單兵實力哪怕強到突破天際,在大局面前,也不過杯水車薪。
陳鋒或許能成為木桶效應里最長最高的那塊板子,但這并不能讓木桶多裝下哪怕一滴水。
如今世界軍高層依然縱容陳鋒如此奢靡的浪費資源,一方面是依然奢望著通過他的進步,去看到人類在戰斗能力上的至高峰究竟有多高,另一方面卻也算是對陳鋒所作出的貢獻的補償。
軍方高層里甚至隱隱流露出一種觀念。
人類作為碳基哺乳動物的軀體限制了陳鋒的高度。
雖然人類的步伐已經沖出地球,甚至在水星、金星與火星上建立了具備生產能力的基地,但人類迄今為止能主宰的能源總和,才剛剛超過整個地球每年能從太陽輻射中得到的總量。
所以,人類才剛剛艱難的邁過Ⅰ型文明——母星文明的界限,正如個嬰兒般向著Ⅱ型文明——行星系文明的階段前進,尚且處在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的最底層。
人類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尚未蛻變,還沒有適應新的星際時代。
母文明等級太低的現狀,限制了陳鋒這樣擁有超凡潛能的人最終能達到的高度,并且宇宙已經沒有給人類和陳鋒留下繼續前進的時間了。
如果沒有這次的災難,如果陳鋒再晚生數千年,等到人類種族完成下一次的階段性進化,獲得更強大的大腦,更完善的宇宙觀測能力,更穩定與傳輸效率更快的神經系統,那么或許他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力量極限。
甚至說不定陳鋒就代表了下一個人類的階段,可以被視為“超人類”,又或者“后人類”。
但一切都來得太遲,沒時間了。
人類這個母文明虧欠了陳鋒。
所以,他這樣練雖然有點燒資源,但還能接受,又有一些期待,軍方高層才并未叫停。
“好吧,我勸不動你,不過你自己也還是悠著點,別練出應力性傷害。”
“嗯。”
歐陽教授走了。
陳鋒則又換上模擬器,感受了一下虛假的28G的滋味。
只可惜真機實在無法承受這個強度,瞬間就會散架,他也只能在訓練用的模擬器中幻想那是什么感覺了。
上過了真機,模擬器做得再真實,也無法滿足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