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基地里便有一批幾乎成熟的老兵,在完成為期半年的訓練后,這批老兵基本都達到了登艦標準。
至于陳鋒的同期新兵,達標率也高達百分之三十,是全球眾多新兵基地里表現最好的幾個基地之一。
丁虎帶的那個小隊的達標率更是高達百分之七十。
這一方面得益于陳鋒的標桿作用與言傳身教,另一方面則得益于丁虎的犧牲點燃了小隊其他新兵的斗志。
當然了,陳鋒這新兵頭子也沒少親自下場給戰友們開小灶,私下教學青龍甲的訓練綱要。
不過,很遺憾的是,整個大雪山基地中有資格與陳鋒一同登上天心號的,竟只有龐德一人。
天心號原本就擁有頂級的人員配備,增補新兵是那些序列靠后的戰艦的事情,天心號這邊上去一個,就得末位淘汰掉一個,競爭十分激烈。
唐天心主持了基地新兵的畢業典禮,一番動員令后,大家各奔東西。
前往太空的穿梭機里,龐德雙手按著膝蓋,眼觀鼻鼻觀心,十分嚴肅。
陳鋒則雙手插兜,視線在前方的投影上掃動。
“你居然對歷史感興趣,可真無聊。”
旁邊的歐青嵐把腦袋湊過來,搭話道。
陳鋒點頭,借用了一句偉人名言,“牢記歷史,才能展望未來。”
“我倒不這么看。我們要面對的敵人和歷史沒什么關系,那都是我們自己的事,古人幫不了我們什么忙。”
陳鋒笑而不語。
他心想,作為一個古人,可真不好意思呢。
但我的的確確幫了你的大忙。
如果不是我,現在壓根就沒有你所在的玄武院,更沒有青龍甲和如今的大型紡錘形太空艦。
順帶一提,如今除了小型戰斗艦之外,幾乎所有母艦與護衛艦的外形都是紡錘形。
艦載人員主要的活動區域位于紡錘形太空艦中部。
平時戰艦都會持續不斷的進行自轉,自轉的目的是保持幾乎恒定的G值,模擬地面環境。
這一點,過去的錐形和條狀戰艦是做不到的,只能靠磁力靴協助人維持平衡,但長時間處在完全失重狀態下,會讓人體骨骼變得疏松,體質下降。
新的紡錘形戰艦解決了這個弊端。
除此之外,紡錘形戰艦在高速推進時,受到的宇宙近真空狀態下微塵的碰撞更少,阻力更小。
在面對無法避開的龐大阻擋物時,戰艦也只需要將主要的力場護盾能量密布于戰艦前方,保護尖錐狀的頭部即可。
紡錘形比條形或者錐形戰艦更好,這點毋庸置疑。
人類早在設計太空戰艦之初,研究人員們便有如此設想。
可惜以前的材料無法滿足需要,零部件的故障與損壞率過高,難以恒定的自轉,直到近幾十年材料學接連取得階段性進展,軍方才迅速完成戰艦的更新換代。
包括現在的青龍甲,甚至青龍甲-改,某種意義上,里面也有陳鋒的功勞。
所以古人怎么會沒用?
但他懶得反駁歐青嵐,畢竟別人也為了他的裝備而累到一月白頭。
“歐博士,我有個不情之請。”
“說。”
陳鋒試探著道:“能不能把你作為研究員的智能賬戶借我用一下,這些歷史資料我學膩了,我想接觸更多的知識,比如研究一下材料學和能源學什么的。但要我這樣零基礎的人去參加玄武院的考核太不現實了。”
這是他初次見到歐青嵐時腦海中便涌起的念頭,一直等到現在,將會一起登艦了,他認為時機成熟,是時候提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