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唐天心率先提出質疑,“可敵艦還在我們面前,為什么地球附近會率先受到攻擊?然后再向我們的位置蔓延,這個順序不對啊。”
“別急,你可能還沒想通他們布設炸彈的方式。”接下來,陳鋒將自己的分析娓娓道來。
比起過去,這次陳鋒還是帶來了一些質變的。
結果看似一致,都是被瞬間炸沒了,但入侵者更換了攻擊方式。
對方的炸彈并非提前預置在指揮官身邊的潛伏炸彈,而是臨時投放的“隱形炸彈”。
這看似是個無意義的發現。
畢竟對方布設炸彈的方式極度隱蔽,覆蓋面積卻大得完全不講常理。
其覆蓋面能從地球附近擴散到天王星一區艦隊的駐地。
還不僅如此,在天王星軌道的另一面駐防的三三兩兩巡邏艦隊,依然沒能幸免。
這間隔了整個天王星公轉軌道的直徑,超過五十億公里!
在對方掌握了這種等級的科技水平之下,當前的人類的確不可能逃離與躲避。
哪怕陳鋒再下一次嘗試,不解決這個問題,結果依然還得是毫無希望的瞬間滅亡。
但是,陳鋒仔細回憶上次面對入侵者戰艦的過程,發現了一些異常。
爆炸發生的時間線有明顯差別,入侵者戰艦的動態也有區別。
上次戰艦降臨之后,幾乎毫無停滯便向前一路摧枯拉朽的推進。
他本人頂在最前方,早早就犧牲了,不過后面的發展想來也就那樣。
但這次入侵者出現后,卻在原地至少停滯了超過十分鐘,接下來才發生連環爆炸。
這區別看似很小。
如果陳鋒和其他人類戰士一樣,第一次面對敵人,自然什么都分析不出來。
但他不是。
陳鋒仔細的對比前后差異,腦海中諸多情報逐一閃現,他透過這蹊蹺的時間差,發現了一些真相。
原本的潛伏炸彈,被替換為了隱形炸彈。
那么,這就意味著,在這幾分鐘之內入侵者完成了隱形炸彈的全部布設工作。
并且這種埋設炸彈的方式,會受到戰艦的防護層以及金屬表層的干擾。
所以為了保證炸彈定位精準,且又相信其威力,入侵者將炸彈放到了戰艦外部,靠近動力艙的位置。
還有另一個疑點,入侵者的球型戰艦的位置,在天王星軌道之外不遠的地方,距離地球極其遙遠。
陽光從太陽到地球需要八分鐘,到天王星需要一個小時二十分鐘左右,那么以光速飛行,從天王星到地球的距離,至少需要一個小時。
但不足十分鐘的時間過去后,地球附近的武裝太空站與戰艦卻先行爆炸了。
對此只有一個解釋。
隱形炸彈,也就是涉粒子炸彈并非入侵者戰艦制造出來后再向外釋放,而是通過某種技術手段,直接跨越遙遠的距離,在打擊目標的附近就地制造,并引爆。
這種跨越距離凝聚能量的方式,陳鋒在另一個事物上也看到過,是戴森膜上同樣跨越距離的光電效應。
所以陳鋒認為入侵者布設炸彈的方式,是通過量子層面的干擾來實施,包括引爆炸彈的方式,同樣如此。
這件事情,打從一開始就是如此。
只不過過去入侵者需要通過太陽系屏障來間接的實施干擾,布設炸彈。
那種布設炸彈的方式是間接的,實施起來的難度更大,或許更容易受到干擾,所以往往會在指揮官本人脫離戰艦,站在完全暴露的環境下后,才逐漸受到影響。
最終,炸彈依托這些指揮官的小愛好承載物而生。
那種改變人心的心理滲透特殊頻率微波,促使人腦產生量子風暴,再進而間接的制造出涉粒子。
那的確是制造涉粒子的方法。
當操作難度較大時,過去每一個被滲透的指揮官,就是一個定位的思維道標,一個媒介。現在因為距離拉近,且是直接行動,所以操作難度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