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蕾老老實實的拉上了窗簾,應該是去睡了。
陳鋒鼻子里哼出聲。
哇好爽。
莫名其妙的,這么肆無忌憚的教訓以前各種高冷,各種鼻孔朝天的鐘蕾,心頭這么舒坦。
陳鋒心滿意足的轉身,回書桌前,拿出紙筆。
他得整理些思路,做些筆記,就是總結收獲,制定策略。
這次他成功的消滅了心理滲透與潛伏炸彈,逼迫入侵者改變了攻擊方式,并暴露出隱形炸彈。
既然捕捉到了入侵者隱形炸彈的攻擊方式,那么等下次過去,如果自己還能得到足夠高的社會地位,便能親自牽頭制定反制手段。
譬如在戰艦中設置充當誘餌的備用動力艙,加強戰艦防護,提前做出預判并逃離。
那么理論上,人類艦隊有可能規避涉粒子炸彈的攻擊。
又或者,做出新的布置,在弗蘭奇布置的“木衛四”大喇叭之外,又建造出更多的大功率播放設備,準時提高《晨風》的放送功率,干擾入侵者播放《世外之歌》的效果。
這也不失為一個優秀的后手,可以從根本上反制對方投放炸彈。
但這或許只能在短時間內生效,從入侵者的科技水平判斷,對方文明的層次更高,肯定可以不斷提高播放能級并最終再次壓過人類。
但陳鋒并不指望一勞永逸,反正能頂一陣是一陣。
他還第一次看到了敵人的真面目,雖然那只是一雙復眼。
理論上,擁有復眼的生物都是節肢類動物,但那是地球上的常識,在宇宙中未必作數。
節肢類動物能發展出那樣的科技水平,本就完全顛覆了地球常識,所以陳鋒沒有貿然去揣測對方的種族特性,并膨脹到帶著瓶菊酯殺蟲劑沖進去便覺得自己無敵了。
還有別的重大收獲。
這次陳鋒得到了涉粒子炸彈從制造到引爆的全套方案,核心內容是利用《世外之歌》與被他命名為《曙光》的高頻短音。
這次幾乎成功了,那么下次,就要試試一步到位。
這些是他給下次過去后要做的事情提前打好的心理準備,在接下來的這一個月里,他在這個時代還有很多事要完成。
第一,搞定千辛萬苦搬回來的常溫超導金屬、數種尖端有機材料、超耐用超高轉化率的太陽能電池板等全新技術的成果轉化。
這些事情不可能在一個月內見到成效,只能完成前期鋪墊,等下次過去時,在心里燒香拜佛的祈禱賴恩與歐禾集團給點力,不要讓自己失望。
第二,將一些小學文憑的專家級學者陳院長勉強掌握的那些三十一世紀里相對基礎的理論知識,挑挑揀揀的搬些二十一世紀里的人可能讀得懂的部分過來。
譬如基礎物理又或者基礎數學理論方面的結論性成果。
為了以防萬一,避免造成不利影響,陳鋒得對知識點精挑細選,不能一股腦全砸出去。
他必須選取絕對沒有爭議和懸念的基礎理論,不然很容易把后人拽進溝里。
那么能夠經過他篩選的東西就不多了,且不成體系,跨度極大。
事情很難,陳鋒也吃不準這個時代的人究竟能不能讀懂。
舉個例子,大體可以這樣理解,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就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干電池有正負極。
然后來個小學生穿越回唐朝,和杜工部聊八大行星正負極?
怕是沒受過唐詩三百首的毒打。
陳鋒打算隨便東拉西扯的寫一本大雜燴的專著,想到什么就懟什么進去。
別人能不能懂,認不認可,最終能不能帶來好的變化,就全憑運氣吧。
第三,也就是最簡單的事情,把屬于自己和鐘蕾的“文物”提前埋些進土里,便于下次去千年后親自挖出來,讓自己變成個真正的頂級“考古學家”,迅速提升社會地位。
在上一條時間線中,陳鋒發現自己住過的房子,用過的辦公室,都變成了名勝古跡。
那么毫無疑問的,與歷史名人聯系越緊密,越隨身的玩意兒就越有價值,譬如手稿、用過的手指、貼身衣物、漱口杯、牙刷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