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都沿著同一條路前行,最后必然是鐳先抵達終點。
三十年前,董山終于用完全不合邏輯的方式推理出一個結果。
靈感迸發曠古絕今,預言了入侵者的降臨,照耀了文明數百年前進道路的陳鋒大師點化《鐘蕾》大師,用了四十年光陰創造出《晨風》這首歌。
可以靠一次小小的實驗室爆炸,就改變整個木衛四金屬結構,奠定了夸克干涉儀原理的瘋子怪才弗蘭奇中了邪般強行推廣《晨風》。
這里面一定有他的道理。
董山帶隊去了木衛四,現場采集到最清晰與完整的《晨風》音源,帶回泰坦研究院進行反編譯,隨后發現了蹊蹺。
“我發現了一首歌。是的,一首歌。它與《晨風》完全呈互相抵消作用。它十分詭異,甚至可以壓制情感,無聲無息的改變我們的思維。它肯定與籠罩在太陽系上的屏障有關,與S菌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迄今未能明白它的原理。我只能感嘆陳鋒大師與鐘蕾大師的偉大。你別得意啊,你和陳鋒大師雖然長相一模一樣,名字也一樣,但我看過你的履歷,你是你,他是他,你可別往自己臉上貼金!”
陳鋒:Emmm……
“你繼續。”
“然后我又發現了一種粒子。這是種能級低于超前子,質量甚至低于玻色子的奇妙粒子。它極其復雜,但又無比簡單。它因特定人群的思維造成的量子風暴而生,然后永恒存在。”
“我們分析了它的特性,能用我們的引力波場探測儀捕捉到那極其細微的頻率波動,那是種我們從未見過,也不曾想象過的奇妙頻響。但我們既無法定位它,更無法清晰的看到它,也不能更深入的研究它。至于它怎么用,我們一概不知。”
“我們懷疑是探測儀的精度還不夠,即便已經努力改進引力波場探測儀了,依然看不到極限。所以我們這次才對鐳剛剛研發的技術分外在意,類曲率引擎技術很重要,但鐳更先進的引力波場技術,更重要。”
“總之,當時我就把研究方向全部轉了過來。我帶著我的所有學生,又拉了幾個同仁,一起向如何開發這種粒子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沖擊。但是我們……”
陳鋒問:“失敗了二十八年,對吧?”
“是的,二十八年。我們想盡了一切辦法,窮盡一切智慧,依然毫無所得,沒有寸進。我的博士生們和同事們一個又一個心力交瘁的反復倒下,我自己也病倒不只一次。直到年輕有為的歐青嵐加入我的項目組,她靠著空前的靈感反推出了一個結論,找到了一種理論上可以激活粒子的可能。我索性把項目組交給她來領導,自己退居助手的位置。”
陳鋒笑了笑,“但七年過去了,還是沒什么進展,對吧?”
“是的。”
陳鋒已經猜到了歐青嵐走到了哪一步。
娃娃臉也是個不可思議的奇女子,每次都能給人驚喜。
不需要他去提醒,歐青嵐已經知道激活涉粒子的辦法,依然要從特定頻率的能量波動,也就是另一首“歌”這件事上入手。
只是那段裝在陳鋒腦子里的高頻短音太過詭異復雜,根本不可能被人類甚至是鐳推演出來而已。
現在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只等他去一錘定音。
沒想到打探消息的進展如此順利,并且董山也是個天然的傳話筒,但陳鋒并不打算現在就交出去。
泰坦院里的人終究只是科研人員,他們只知道研究,對戰爭終究還是缺乏了點嗅覺。
信息還是相對閉塞了,如果讓自由陣線的其他高層知道了歐青嵐的進度,肯定也會叫停研究的。
因為鐳不除,人類就拿出涉粒子炸彈,絕對是自尋死路!
人類只要敢在鐳的面前用一次涉粒子炸彈,以鐳量子智能的信息捕捉能力,瞬間就能學會,然后用那四十億人的人口基數拉滿產能,那人類就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