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影星圖的最中央,是一個極度龐大的多連環單臂自旋空間站。
空間站靜靜的漂浮在太空中。
它看起來像一排被串聯起來的巨大車轱轆。
共有八層轱轆,每層直徑均超過六百公里。
其中四層在淡黃色的戴森膜外,四層在戴森膜內。
串聯轱轆的巨大金屬圓柱平均分點處,則是一個直徑五百公里的滾圓金屬球。
此時這滾圓金屬球的表面時而閃爍吞吐著足以擊穿真空,仿佛河流的大型電子漿流。
又有成千上萬的小型飛船持續不斷的從靠里側的四個轱轆上洞開的倉口飛出,直奔停靠在旁邊虛空里的紡錘形大型飛船。
這里是戴森膜上匯聚生成生物電池的南極點。
那些大型飛船,則是鐳的武裝運輸隊。
天心縱隊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完成整合。
在陳鋒的特殊關照與“人類最強教官”丁虎殫精竭慮的持續培養之下,天心縱隊內的兩萬名戰士率先完成了對新裝備的全面適應性訓練,具備了當前人類的最強戰力。
是時候用一場行動打響名聲,鼓舞正在緊鑼密鼓備戰中的全人類的信心,并且搶回更多寶貴資源——生物電池了。
這是完成重建的天心縱隊第一次行動。
艦隊行進目標直指戴森膜南極點,戰略目標是短暫截斷鐳的大型運輸艦隊,拿回至少半個月產能的戴森膜生物電池!
這相當于把自由陣線的能量總額,瞬間提高20.83%!
可將類曲率引擎和新引力波場探測儀的產能提高一倍!
火星基地十大一線縱隊來了三個,還有凱撒縱隊與大風縱隊。
其余二三線縱隊數十個。
大型戰艦總量達到7800艘。
這也是近三月來,自由陣線采取的最大規模軍事行動!
此時艦隊距離南極點還有六十三萬公里。
切換為關閉引擎的靜默滑翔后,艦隊將會以平均每秒三百公里的低速逐漸靠近,并于2100秒后抵達南極點太空站的附近。
根據情報,共計一千艘武裝運輸艦與八百艘大型戰斗艦的鐳的艦隊將在1500秒后完成生物電池采集,并在1900秒后完成集合。
2120秒后,鐳的艦隊將會先啟動普通粒子發動機開始加速,然后在100秒后完成大型類曲率引擎的預熱,并啟動,進入超高速推進模式。
是的,這又是艦隊的另一個任務了。
在靜默了整整三個月后,鐳的第一個舉動,便是拿出這支剛被加裝了大型類曲率引擎的運輸艦隊。
這表明鐳又先人類一步掌握了這種科技,并將其運用在實踐中。
如果火星聯軍既能搶回電池,又能拿下一艘完整的運輸艦,那么人類的材料學瓶頸便不攻自破,戰艦引擎的科技水平又能追上,甚至超過鐳。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亦不明白為何鐳會將剛研發完成的大型引擎直接列裝,并派遣出來,而不是悄無聲息的先全部完成更新換代,但總不能放過機會。
人類情報的時間性準確到這個程度,看似匪夷所思,實則情理之中。
因為控制這個艦隊的“人”是鐳。
在它的統御下,集中在地球上,爪牙卻又遍布大半太陽系的龐大勢力,整個就是臺精密到每個零部件的運轉誤差都不超過0.01毫秒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