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氣比之前更平靜,更孤寂。
“陳鋒,我們要走了。”
“我知道。”
“你不像她一樣挽留我們?”
“不挽留,因為這沒有意義。”
“你能告訴我們這是為什么嗎?”
“是犧牲。”
空白者:“為什么是我們?”
他們的語氣中,終于漸漸的有了點憤怒。
陳鋒微微仰起脖子,“同樣的問題我也想送給我自己,為什么是我?”
言必,他在心中突然對繁星大聲說道:“將我的記憶向他們公開。”
記憶傳輸有多復雜自不必贅言,這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但奇妙的是,現在的局面下卻具備了一切實施條件。
首先,集體意志本就不可能出現。
他們誕生的過程里充滿太多偶然,即便符合一切條件,依然有極高的失敗可能,可一未必可再。
人的記憶不可能被數據化存儲。
但繁星讀取了陳鋒的記憶,并且存入了她的龐大數據庫中。
對面的本來就是可以接收數據傳輸,并且還能裝得下龐大記憶數據的機械化思維集合體。
由于記憶數據的隨機性和不穩定性,在傳輸時需要一個支點作為媒介,正是站在這里的陳鋒本人。
一個又一個不可能被打碎,現在一切條件都已經成熟了。
繁星不會追問“為什么”,聞言即刻執行。
眨眼后,無比龐大的數據量通過陳鋒腦海內的量子信息高速運轉,轟然沖進了集體人格組成的人影內。
外界的時間只過去一瞬,但對集體意志中的八百萬人而言,卻是剎那千年。
他們“看”完了陳鋒迄今為止的一生。
八百萬名空白者體會到了陳鋒同樣在絕望中掙扎的沖天意志,還有一己之力扛起文明存亡的孤膽氣魄。
一個巨大的疑問浮現在集體意志的邏輯里。
明明……
他在二十一世紀時只是個庸庸碌碌凡人。
他甚至算不上一個高尚的人。
為什么他能做到這個地步?
我們犧牲了一世。
他卻已經犧牲了六世,并且還即將犧牲第七世。
但他沒有放棄,雖曾抱怨,卻依然沉默前行。
“為什么?”
空白者的音調抬高了,八百萬聲迷惘不解的追問仿佛黃鐘大呂,如雷貫耳。
陳鋒沒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