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意味著,有多少人入侵者就能制造多少枚涉粒子炸彈,讓其隨時隨地出現在任何一個地方,想什么時候引爆,就什么時候爆。
五十七億人,五十七億枚涉粒子炸彈,甚至可以定位到每人的頭頂一人一顆,何等可怕?
其實這般場景陳鋒也沒見過,他只是根據上次的情況做了個推論。
當入侵者通過太陽系屏障提前隔空投放涉粒子炸彈時,需要定位到思維更活躍,意志力更強,大腦量子風暴更劇烈的指揮官級人類的頭上。
但當其戰艦親自抵達,可以進行更高強度更精微的操控時,那么普通人也無法幸免,同樣會成為制造炸彈的載體,且無需定位在某一種興趣愛好承載物上。
陳鋒敢如此下定論的原因,正是上一條時間線他一個人拼到最后時刻時,入侵者一波隔空投放的涉粒子總量,已然超越了人類指揮官序列成員的總數。
然而人類如今雖然也算掌握了這炸彈,可依然不能像入侵者那樣精微控制,依然需要愛好承載物作為媒介,且無法準確的定點引爆。
萬一準備一大堆,前面來個帥小伙說,我先放個小煙花壓壓驚,結果超頻短音全空間掃蕩,一回頭地球給炸沒了。
所以眾人想出辦法,只能像現在這樣,一個箱子單獨一套半封閉式系統。
為了防止接戰時信號受到干擾無法引爆,在遙控操作時,又采用了最穩定的引力波信號作為載體。
同時也不能將引爆權限完全留在指揮序列的手中,不然萬一臨戰了信號被切斷,依然得純白費功夫。
所以才像如今這樣,采用交叉雙控制體系,既能由陳鋒下令,操作員執行,又能由與涉粒子炸彈一一對應的裝載者自主決策。
“開始測試吧。”見陳鋒遲遲沒有動靜,唐天心稍微碰了碰他的肩膀。
陳鋒想了片刻,“不測了。”
“為什么?”歐青嵐納悶不已。
陳鋒壓低聲音,“不為什么,視為試驗成功,即刻開始擴大產能,選拔出……二十萬名裝載者。”
說完,他擺了擺手。
不是每件事情都要給技術人員解釋,他自己知道就行了。
剛才他突然反應過來,既然五百年前入侵者能臨時改變策略放棄播放《世外之歌》,轉而投放S菌,那說明入侵者有一定手段可以簡單掃描太陽系內的情況。
如果提前引爆炸彈,將在不足一月內抵達的入侵者很可能提前發現,并做出防備。
己方的底牌就失去了出其不意的王炸效果。
但又不排除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包括繁星的存在,人類研究涉粒子的整個過程都一直在暴露中。
倘若對方的信息掌控程度真精準到這個地步,連這些絕密級的資料都知道,那陳鋒對此也表示毫無辦法。
我能咋辦,我總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試試看唄,反正猜錯了又不掉塊肉。
接下來的二十余天內,人類又完成了數件大事。
由二十萬人組成的裝載者艦隊組建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