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情況對陳鋒而言,一切都很熟悉。
這已不是似曾相識,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重播。
鎮定的他甚至有心思在心中點評。
每次出場姿勢都這樣,就不能整點新意出來么?
看著前方遠處虛空里那些五彩斑斕的暗淡微光,陳鋒又想,算了,還是別有新意的好。
不然我這邊科技騰飛,對面也在飛,那我不得送自己一首涼涼。
陳鋒倒是悠然自得的在心中點評,但指揮部的通訊頻道里卻在一瞬間便被打破寧靜。
各部門瞬間提供的情報如山呼海嘯的響起。
無數條訊息在量子網絡中雪片般飛來。
雖然陳鋒早已在高階指揮官序列中公開過消息,但基層情報人員并不知情,還是按照提前預演的情報收集步驟,高速又準確的不斷提供語音、圖像、立體投影和技術人員的分析報告。
為了便于指揮官理解,這些信息在產生之后,都會經過繁星的快速初步篩選,在零點零一秒后匯聚到位于統帥旗艦的指揮參謀部。
確鑿無疑的重要信息直接送達指揮部,部分需要斟酌與歸納總結的信息,則由參謀部在十五秒內完成篩選總結,快速遞送。
“敵艦球形,直徑三千公里。主體為金屬,具有百分之十的生物結構。金屬結構具體成分無法判定,疑似鈦同位素,同位素原子量無法測定。”
“其余金屬結構成分不明。材料韌度極高、剛度極高、結構穩定性極高、耐彎折性能極高,總體性能為漆黑斬刀的一點八倍。”
“生物結構材料成分不明,合成方式不明。綜合分析,推測金屬材料與生物材料均非常規物理與化學的方法合成制造,疑為生物合成。”
“敵艦內部構造初步模擬圖如下。”
陳鋒這邊看到的,是一張龐大的立體投影。
晃眼看去,他能看見巨大的球形空間內,正有很多分布十分錯亂的管道裝結構。
管道中能看到具備極高能級的物質正在快速輸送。
管道的整體布局毫無機械感,反倒像是人體的神經網絡。
在敵艦中央,則是一個顯示直徑約莫一百公里的巨大球形,幾乎所有管道,不論是否分支,最終都會匯聚到這球形上,另一面則直達敵艦球體的外殼內側。
這般感覺十分違和,明明戰艦的外表充滿機械美感,但內部卻是如此繁復且相對混亂的管道布局,仿佛分別來自兩個不同文明的融合。
除了這些結構之外,陳鋒還能看到數十個影影綽綽,約莫高三四米的高能物體正在戰艦里緩慢移動。
“敵軍數量五十五!種族不明!疑為節肢類動物!”
這段訊息來自生物院的隨軍學者,喊聲極為亢奮,情報學者似乎興奮至極。
比起上一次無比梗概毫無參考價值的分析信息,這次的情報變得詳實了很多!
“敵艦移動方式分析,疑為空間折躍。發現曲率震蕩痕跡,敵艦具備至少兩種飛行能力,折躍與曲率。其曲率震蕩穩定性為己方類曲率引擎的一千倍!加速性能為己方引擎的一萬倍!”
是的,這次人類看懂了敵艦的飛行方法。
雖然己方遠無法達到這個水平,但終究已從完全的茫然,變成了現實的明了。
人類對統一力的理解已然進入新的階段,雖然距離掌握本質還很遙遠,但似乎跨過那門檻之后,人類面對入侵者時原本無比茫然的處境,出現了質的改變!
就像十世紀的軍隊與二十一世紀軍隊交戰,雖然依舊全無勝算,可十世紀的軍隊依然掌握了弓弩這樣的遠程武器,即便不敵,可終究也能造成威脅!
這又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