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的算法比人類高出很多,但卻又反過來給繁星指引了方向,只要前方能持續不斷的收集回來參數,她便有可能破解得了。
為了給繁星拖延時間,唐天心做出了一個新的決定。
“護盾型堡壘向前壓近!釋放無差別覆蓋干擾力場!”
戰場局面瞬息萬變,必須隨機而動,對陳鋒那邊的掩護結束了。
由于敵艦位置的變化,陳鋒等人已經不再需要曲線型的空間,順著太陽風筆直往前而去,倒是剛好對準了挪位后的球型戰艦。
隨著護盾型堡壘的龐大力場掃蕩過來,混雜著主戰艦隊與蜻蜓敵機的區域內本就持續變化的空間結構進一步變得更加混亂。
雖然隨著蜻蜓敵機繼續往前,脫離了質子裂變彈爆炸的光華覆蓋范圍,人的肉眼和探測儀器都無法再捕捉到蜻蜓敵機的痕跡,但毫無疑問的是,護盾型堡壘的介入成功的暫且將敵機困鎖在了這片區域。
當然,人類的主戰艦隊也同樣被封鎖在了里面。
即便繁星和堡壘自帶智能核心已經全力以赴的控制敵我識別系統,但要操縱如此龐大且高強度的扭曲空間著實太難,人類無法再做到精準的控制殺傷。
在給敵機造成殺傷的同時,總時不時會有己方作戰單位毀于空間撕裂的殺傷之下。
主戰艦隊中的大中型戰艦同樣再不能嚴格執行敵我識別。
為了盡可能命中“看不見”的敵機,只能持續不斷的使用范圍武器。
盡管獵鷹戰士已然全員服下流星藥劑,迸發出等同于天鷹的實力,但在如此混亂的局面中,依然免不得會有傷亡,就連正宗的天鷹級戰士也無法幸免。
當然,真正對人類作戰單位造成最大威脅的,依然是神出鬼沒無跡可尋的蜻蜓戰機。
交鋒這么久,人類依然無法弄懂敵機攻擊方式的本質,只能根據受創時的外在表象去預判與猜測。
有些切換為高機動性貼身甲形態的戰士在飛行時,會被突然切為兩段,這應該是被敵機的翅翼掃過。
隨后戰士們迅速做出調整,將形態變化為體型更大的沖鋒形態,但沖鋒形態的戰甲又會被穿胸而過。
再次調整,選擇了材料結構穩定性與各方面性能均最強,但能耗最高的終極形態,則會稍微好一點。
敵機不再能穿胸而過,而是在極短時間內連續在終極形態戰甲上切出數道破口,并最終引發爆炸。
此外還有人在飛行時突兀的怦然炸開,應該是被敵機的武器直接命中了。
根據探測儀器收集回來的情報,技術人員推測這應該是一種內源性質的引爆手段,只需要很少量的能量消耗,便能讓組成物質的原子結構在極短時間內發生鏈式自裂變,進而產生這種怦然炸開的現象。
用董山老頭的話來講,“這是毒!這踏馬就是種物理學上的毒素!”
大型戰艦損毀的表象與之十分相似,區別是大型戰艦自發式爆炸往往會在機體的多處同時發生,隨后爆炸如同紙巾被火焰點燃一角后持續蔓延,并在極短的時間內轟然引爆整艘戰艦。
這個過程極快,但的確有個蔓延的過程,只不過速度快到接近電流的速度,也就是光速,才會造成視覺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