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忘了是往左還是往右。
陳鋒在原地徘徊很久,決定往左。
可能……也許……應該沒錯吧?
……
1999年,蜀省某縣城的市集中,一個男孩滿臉茫然的蹲在角落。
他快一整天沒吃過飯了,饑腸轆轆。
他走丟了。
一個“熱心”阿姨帶他去吃了碗面,說幫他回家。
他信了。
等他回過神來時,已經出現在相隔幾千里地的某地某農村里。
三歲的他面對著陌生的“父母”、陌生的“親戚”、陌生的環境,陷入莫大的恐慌。
“你們不是我爸爸媽媽!你們也不是我爺爺奶奶!”
這是他與這對中年夫婦和其他人張口說出的第一句話。
這句話奠定了他前半生的基調。
有時候陳鋒自己都后悔,干嘛要記得,或許什么也不知道還更好些。
或者自己能再機靈些,知道演戲討好別人,別一來就把話給說破了,那能過得更好。
但這對一個三歲的孩子太強人所難了。
更氣人的是,他明明記得,卻又記得不夠詳細,想不起究竟是在哪里,以至于十一二歲懂事后每每總想背上行囊出發,卻又不知道該去哪。
天下之大,無處是家,又只能灰溜溜的回去。
迷迷糊糊間,他就這么長大了。
他不太清楚別人家的孩子過著怎樣的生活,只知道自己從五六歲開始就得下地干活。
讀到了初中,同學里陸陸續續有輟學出去打工的,但他想讀書,因為老師說讀書有用。
但“家”里邊一天天的催,一天天的罵。
說他白吃閑飯不做事,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出去掙錢寄錢回來了。
他倒好,就知道讀些沒用的書,養了個養不熟的白眼狼。
買你還花了一千多,你個賠錢貨。
陳鋒被斷了課本費,減了生活費,每頓飯里就連油花都是奢望。
要不是老師看讀書成績不錯的他瘦不拉幾發育不良,時常叫他去家里吃飯,陳鋒懷疑自己初中就得死于營養不良。
至于課本費則是學校校長做主給他墊付了,說他是個好苗子,得讀書。
到了高中,事情又更變本加厲起來,他一分錢都再拿不到,“家”也不讓回。
但縣城老年活動中心的老頭們幫了他的大忙,他只需要掃掃地,幫忙跑上跑下的倒點茶,陪老頭們嘮嘮嗑,再時不時的被推上棋盤給殺得片甲不留,一個月就能有幾百塊。
但人生里也不全是好,陳鋒曾經相對孤僻的性格,出身貧寒的穿著打扮,也讓他進縣城讀高中時遭受過校園霸凌。
不過在別人見識過他不要命的狠勁之后,倒也消停了許多,只是把他孤立起來,不輕易與他作死。
他在同學里人際交往很糟糕,沒幾個朋友,但也有。
他最終成功以不錯的成績考上了985級的漢州大學,走上了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與那個“家”在感情上徹底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