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
正如繁星所說,宇宙雖然沒能記住大家,但我記住了。
這是我的記憶,我也讓更多人記住了每個人自己曾經的犧牲。
于夢櫻的表演取材自《復眼者危機》。
即便在陳鋒的記憶里自己還沒完成這部電影,但他也知道自己會怎么寫劇本,做出來的片子是什么樣。
所以這場真實幻夢show接下來的故事走向,他了然于心。
一切都不過是親身經歷的重演,所以不管外面的真實幻境做得再完美,模擬設備創造的戰場五感再真實,也不及他刻骨銘心的記憶百分之一。
他開始能用更旁觀者的心態去看待這場秀,倒是別有一番感觸。
于夢櫻不愧為能從兩百六十五億人中脫穎而出的當代頂級藝術家,小提琴獨奏只是她的開胃菜。
她設計了整個舞臺,將三十一世紀的新技術運用到極致,將聲、光、嗅覺、味覺與觸覺五感匯聚而成的感官刺激渲染到了技術和藝術的巔峰。
她不斷更換樂器,又時而以手控光對空潑墨,時而低聲吟唱,時而用極具特色的嗓音講述旁白。
她的整體表現手法類似于二十一世紀的沙畫,不過技術手段的運用有天壤之別,操作復雜度更高出無數倍。
慢慢的,星空投影中的畫面逐漸拉開,故事持續推進。
觀眾們仿佛被拉入了這場“不曾真正存在”過的戰爭里,既身臨其境,同時也體會到了故事中的戰友們向死而生的決絕。
火種計劃破滅時的悲愴,無路可退后的掙扎。
為了減少涉粒子炸彈的產生,數十億人剎那間慷慨赴死的壯懷激烈……
每一幕,都能讓絕大多數觀眾們感同身受,捏緊了拳頭,暴起青筋,恨不得捏爆銀河戰丸,親自沖進去與同胞們并肩作戰。
唯有陳鋒一個人全程保持冷靜。
往事已然不可追尋。
本就已經痛過一次,又何苦再去感受同樣的悲傷與無助呢?
倒不如回到現實,想好怎樣把握當下。
他看懂了于夢櫻的手法,并在心中做出點評。
很強。
她渲染的氛圍可以讓真正的戰士感受到那種絕望卻又堅強的意志,對人心的觸動極大。
覺悟足夠,意志力夠強的人不會從她的表演中找到沮喪,不屈的斗志只會燃燒得更旺。
但正如丁虎之前所說,如果是普通人,再結合她最后加進去的對復眼者文明宏觀描述的“私貨”,真得失落到當場崩潰。
同時她也十分細致精確的展示了剛剛完成改版的畫面。
她對入侵者戰艦的主要手段,內部結構細節的描繪更清晰,性能分析與表達更準確了。
她甚至從美學與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更準確的推測出復眼者的身體結構,將復眼者的模樣都給刻畫了出來,增加了一些灰霧覆蓋下的形態細節,與陳鋒當初“死”后看到的一閃即逝的畫面高度接近。
當然,她這人也真的大膽,甚至嘗試性的分析了復眼者的思維模式,這連陳鋒都不敢妄自揣度。
只能說搞藝術的人就是這么膨脹吧。
不過她的天賦終究不及鐘蕾。
鐘蕾只需要一臺鋼琴,一副好嗓子,就能用《夢游室女座》把陳鋒拉進玄奇瑰麗的宇宙空間。
于夢櫻需要這么多新技術的輔助,也只能展現出無限接近《夢游室女座》的境界。
一邊看表演,陳鋒還一邊抽冷子看了《復眼者危機》這部系列電影的劇情梗概。
得,這次他最終拍出來的劇本和上次還真有些不小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