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在結合九項技術中的0.5納米制程硒鎢二極管后,整個電子計算機工業的底層體系被他弄了個天翻地覆的大革新。
大容量電池的誕生,則讓星鋒科技集團反手創辦星鋒工業集團,不但生產新能源汽車,就連各種大型工業機械設備的電驅動化也一并轉化完成了。
多年后,星鋒工業集團正是孕育出人類第一款單兵甲的重要兵工企業,這是后話,不作細表。
量子計算編程的價值也不用多講。
超韌超延展可塑金屬的意義同樣重大,這種全新材料將工業制造的精度往小數點后再推進了三位數,成為接下來航空航天業發展的重要根基。
此時,星鋒科技集團的市場價值高達八千億美元,并且還沒上市!
如果他肯上市,這個價值在金融泡沫的鼓動下翻十倍都不為過。
之前,陳鋒曾在2035年一腳踢開自己的全部產業,但這次又多給了星鋒科技集團七年的時間。
他先是利用自己的絕對控股優勢,悄然成立星鋒宇航,開始往航空航天業加大力度的投入,但并未傷筋動骨。
直到2042年,后面的十二項技術幾乎全部完成轉化。
伊倫·艾爾文完成了基因組信息深化,拉梅內克·南希完成了包括攻克艾滋、肺癌、肝癌、淋巴癌、慢粒性白血病、漸凍癥等共計九項絕癥的研究規劃,接下來只是水磨工夫,便注定能解決這些可怕絕癥,只等收割利潤。
既出人意料又理所當然的事情發生了。
2042年,陳鋒再次變賣資產,開放技術。
他只留下了星鋒游戲和星鋒航天這兩家公司拿在自己手中。
隨后,他先給孟曉舟留下三千億美金成立星鋒高科投資集團,自己則帶著八千億美金的現金流,轟然殺入航空航天業。
更喪心病狂的是,他打從一開始就瞄準了太陽系外遠航,而不是像別人那樣先想著開發太陽系內部的行星。
要不是他極度慷慨的無償公開自己的研發成果,世界各國都能利用他的成果自行推進太陽系內行星開發的進度,恐怕會有很多人去攔住他。
2051年,比上次提前了九年,錦衣衛一號與二號揚帆起航,然后迷路。
2060年,人工智能化更先進,能源儲備更充分,可以在宇宙中高速推進數百年,高精度電磁掃描探索范圍擴張到八百萬公里的錦衣衛三號與四號又出了遠門。
終于,六年后,錦衣衛三號在太陽系外的宇宙深空里找到旅行者一號了!
旅行者一號依然完整,依然以極低的功率在向宇宙播放信號。
自1977年9月5日至今,旅行者一號在宇宙中飛行了83年,一共飛出去398億公里。
光線從太陽抵達這里,只需要36.85個小時。
陳鋒的奮斗抵達這里,用了七條時間線。
他個人數百年的總壽命。
人類用掉七個一千年。
陳鋒終于排除了一個錯誤答案。
他終于知道究竟是哪臺旅行者出了問題。
一號還健在,沒被捕獲,那么必然是二號了。
是日,90歲的陳鋒大師激動的喝下十三斤二鍋頭,沒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