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基礎軍事訓練你不用去了,我幫你翹了。”
……
“現在是中午十二點,你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我正在準備初中一年級下學期的教程,你趁腦波協同共振訓練的機會多休息休息。”
……
“你教官那套東西我幫你整理出來了,限你在五分鐘內自己看完,然后在十分鐘內完成訓練計劃改良設計。你這些東西夠你教官用兩個月,接下來你不準再碰。你現在要以學業為重,下午我也幫你翹了。”
……
“很好,現在是凌晨兩點,建議你在五分鐘內入睡成功。我重新改良了你的睡夢教材……”
整整一個月,他每天學習時長23小時以上。
休息?
不存在的,渾身都是肝的肝帝不需要休息。
過勞死?
銀河人類+夸克級精微控制治療儀,想過勞死的難度比想戰死的難度還大。
繁星沒有胡亂吹牛,她給陳鋒提供的幫助極為全面,臨時編纂的教材也是旁人無法想象的。
譬如當陳鋒學到某個難題時,繁星會根據陳鋒的個人思維模式,在龐大的史料庫中嗖的抓出個歷史上某知名學者或公開或在小范圍學術交流中講過的某段經典描述性語言。
這些契合陳鋒思維模式的前人的寶貴智慧結晶,給他的消化吸收帶來了巨大的幫助。
感受過名師與菜鳥老師區別的人就明白,講同樣的課程,用同樣的教材,面對同樣的學生,兩種水平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成績截然不同。
此外,即便都是名師,每個學生適應的老師風格也會有區別。
某些尖子生原本某一門課學得很好,但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自己這么好。
某一天,與他特別投緣,思維模式特別接近的老師因病休假了,學校換了個新名師,別的同學成績沒有明顯變化,他卻一落千丈。
為什么呢?
新老師的水平太差?
那為什么其他同學沒下滑?
原因很簡單,新老師的思維邏輯與他南轅北轍,思考問題與講話的方式與他不契合,他學起來感到吃力。
他必須改變自己慣用的學習和思考問題的習慣,來強行適應這位新老師。
那么,如果某個學生,能得到整個文明里跨度幾百年,所有最適合自己的名師講學,又是怎樣的效果?
并且這個適應的程度,還能精準到某個知識點。
比如某歷史上的學術大師,在講某一個問題時契合陳鋒,繁星幫他把這段提煉了出來。
下一個問題,這位大師不合適了,反手又換另一位。
那該是怎樣的體現?
無法重現,獨一無二。
這是只屬于繁星的能力。
除了她,沒有哪個人工智能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既完成對學生的思維模式分析,又能快速調取龐大的數據庫,找到可用片段。
這種教學模式僅適用于陳鋒,無法被廣泛推廣。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繁星給陳鋒找來的這些參考資料,并不具備普適性,她也不會為其他人這樣消耗算力。
陳鋒并不知道,在這三十三天里,量子智腦中心里的工作人員們都快崩潰了。
每天每時每刻的心情都仿佛在坐過山車。
這些人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反正系統算力總會時不時的瘋狂跳動,占用率直沖70%以上。
這些人甚至產生錯覺,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會不會在接下來的某一天,繁星真的完成百分百人格模擬。
眼看大戰在即,可千萬別出這種幺蛾子啊?
外人的心驚膽戰,倒不妨礙陳鋒沉醉在學習的海洋中。
最終,他真的在短短三十三天內,瘋狂的啃完了從初中到高中后半程的大部分知識點。
他只出過兩次門。
丁虎對他開始產生不滿,讓他必須參加銀河戰丸訓練,然后陳鋒便走出門去,先在模擬機上跑了個100的評估分。
隨后他拿到特批的銀河戰丸真機,再實機操作跑出個100的評估分。
三天后的中午,陳鋒又啪的拍了份恐怖至極的《虎式銀河戰丸訓練手冊1.0版》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