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源供應可以跟上,人類可以在短短一年內耗盡所有能量儲備,達到平均一人一戰機的可怕兵力規模。
當然,這項技術的研發難度很高,與殖裝戰士截然不同。
殖裝魔戰之類改造并非憑空架構,而是以人體為依托的生化改造。
直接種出軍火,則需要用人工的方式去引導Z菌,更需要設計出太空艦或是裝備的“基因信息”。
這等若以人的力量去替代大自然的威力,憑空設計并制造出新的“生物”。
人類有過一次成功經驗,正是戴森膜。
但戴森膜的結構本質其實十分簡單,只是同一段基因的持續自我復制,不涉及到更復雜的基因信息定向表達。
除此之外,在這上帝領域內,人類再無建樹。
這項技術的理論開發完成時間長達數十年。
如果賴聞明與謝爾蓋活過來,大約可以把這數十年縮短至二十年內,但還是不夠快。
同時,人類目前并沒有多少能源儲備,即便研發成功,在這條時間線里卻也沒有多少用武之地。
不過這卻啟發了陳鋒的思路。
他認為應該掌握這項技術。
陳鋒做出批示,“該技術具備深遠的運用前景,價值極高,望各位竭力以對。如果本次戰役能取得階段勝利,有望成為我方重要兵工技術。”
他話沒說全。
剩下的半截是,即便這次敗了,對以后的時間線,種植戰艦技術依然有效。
沒過多久,董山給陳鋒發來一段語音。
老頭在語音里如此說道:“雖然我對您帶來的知識早有無限期待,但我還是嚇了一跳。您總在削弱自己的形象,但我永遠尊敬您。”
陳鋒聽得露出會心一笑。
老頭可真會說話。
“謝謝您,陳爺爺。”
陳鋒:淦。
沒過多久,盧先鋒也發來了消息,簡單講了講軍隊體系內的軍人思維變化。
政工環節的介入緊鑼密鼓的跟進,目前軍隊體系內雖然還是有思想問題,但盧先鋒玩了個花招,拜托繁星用恢復得不多的算力以最快速度制作了全息鏈接第一人稱視角體驗“游戲”。
盧先鋒勒令軍人們必須進入陳鋒在多條時間線中的作戰記憶,去親自體會他本人的戰爭心得。
在這第一人稱視角體驗中,戰士們能看到陳鋒的喜怒哀樂。
陳鋒在戰士們心中的形象會漸漸變得更立體。
這會降低陳鋒的神格,但同時卻又不斷抬高他的人格。
他不再是活在歷史中的神,而是就在自己身邊的活生生的人。
盧先鋒最終說道:“破釜軍團中已率先全軍通過心理測驗。四千萬將士正翹首以盼,等候您的調遣。”
隨后拿威綸與施羅德也簡單匯報了情況。
雖然陳鋒沒給這些人任何決策性的指導,但他們多少依然養成了給他匯報信息的習慣。
陳鋒也懶得再強行要求別人無視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