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
陳鋒竟在三分之一光速的類曲率運動之下開啟了折線變向!
理論上這不可能。
這般劇烈變向造成的壓力可將他瞬間壓成肉糜,但超負荷運轉的類曲率空間層保護了他。
類曲率運動的本質便是空間動,而人不動。
覆蓋在機體表面的壓縮空間層和復合力場的膜結構一起作用生效,將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隔絕開來。
在高速的機動與變向中,真正受壓的并非內部空間里的裝甲結構和操作員,而是覆蓋在外的那一層復合膜結構。
這看起來與人坐在車中,車子變向有點相似,實則截然不同。
汽車撞上樹樁,沒綁安全帶的話,人還是會飛出去。
那是因為人與汽車外的空間本質上并未剝離,依然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依然有萬有引力。
人體依然有慣性。
類曲率運動的核心便是用膜結構將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完全隔絕,形成新的亞空間。
如果這項技術發展到極致,類曲率運動前面的那個“類”字應該被拿掉,徹底改名為曲率運動。
進行曲率運動時,亞空間與外部空間的聯系被完全切斷,相互獨立。
無論進行多么劇烈的變向,內空間里的物質不會受到絲毫慣性的影響。
哪怕從光速瞬間降速至絕對靜止,處在內空間里的裝甲結構與人體也依然處在靜止狀態,毫無感覺。
當然,目前人類對大統一力的研究尚未達到極致,統一力場不夠完善,無法制造出完整的復合膜結構,也就是真正的曲率泡,內外空間依然存在細微的聯系。
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內外聯系被切割得越來越徹底,引擎性能越來越強,但目前的人類依然做不到完美。
并且單兵武器與戰艦不同,還得考慮到近距離交鋒的問題,膜結構的形態經常發生改變,本也不可能制作出標準曲率泡,所以牛頓第一定律并未完全失效。
在機動變向中,戰甲本體與操作員多少都會受到些慣性的影響。
如今其他戰士做不到陳鋒這樣的“折線”變向,并非這些戰士的體質與陳鋒差距有多大。
當大家的喚醒度都超過35%后,陳鋒在體能上的優勢已經很小了。
其他人做不到,是因為在高速類曲率運動時突然變向的G值震蕩變化過于劇烈,裝備不夠穩定,一個細小的失誤往往容易引發連鎖反應,進而導致裝備失控,然后變向不成先把自己給壓扁了。
陳鋒的操控水平夠高,類曲率引擎性能更強,膜結構的保護效果更好,他又能準確的拿捏住自己和裝備性能的極限,所以他可以做個游走在刀鋒上的舞者。
他這“折線”變向也并非真正的折線,依然是圓弧,只不過這圓弧的半徑被他壓得極短,遠遠看去仿佛真是折線而已。
總之,他剛好卡在自身承受能力的臨界點上,加速度剛好被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才能使出近乎奇跡般的操控。
眨眼后,陳鋒迅速減速,出現在虛空中某點。
能明顯觀察到他減速的過程,他的承受能力依然遠不如刀鋒螂。
但沒有關系,早在他剛開始做出機動時,由部分繁星算力組成的輔助智腦早已幫他規劃好了行動路線,并將他準時送到預判點位上。
在他的正前方,又一只刀鋒螂出現了。
預判完全正確!
刀鋒螂的后背反射著遠處爆炸的輝光。
陳鋒的戰甲轟然而動,五十道蘊含物理毒素彈的沖擊轟了上去。
這刀鋒螂乍然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