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車間已被按照劇情需要搭建出多達十余個各型各色的房間,代表太空艦里的各個功能板塊。
此時這里各種工作人員多達四百余名。
在一些中低成本的科幻美劇中,類似布景往往是租用后再進行適當改造,所以細心的觀眾在看劇時很容易發現某部片子的場景與另外某部劇里的畫面似曾相識。
這不是錯覺,是事實。
但吹毛求疵又財大氣粗的詹姆斯怎能容忍別人的布景出現在自己的片子里。
他當然得親自設計,嚴格把關。
除了親自敲定主題,又把知名藝術家請來擔任視覺藝術總監負責藝術感之外,他還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找來近二十幾名畢業博士以及PhD在讀學生擔綱科學顧問。
為了不耽誤這些學生的學業,狡猾的詹姆斯還就著自己這部片子與伯克利聯合成立了一個研究性質的課題組,項目名為“如何將嚴格的科學完美運用到科幻電影作品中”。
一間布景房間里,兩名年輕人和一名長發老頭正拿著測繪儀器對著墻壁上一副圖像測來算去。
這圖像似乎是一副雙星系統的星系模擬圖。
陳大師晃眼一瞟,超強腦力習慣性計算。
這星圖過分了。
好多黃金分割比例,設計這圖的人得有多嚴重的強迫癥?
更喪病的是,這些分別代表引力場、行星公轉軌道、黃赤道面的切線組合在一起,卻又充滿了藝術感。
最喪病的是,陳鋒還真“見過”與之一模一樣的星系。
迷族母星。
按照迷族遺民的描述,迷族母星的確就是一個這樣的雙星系統。
然而以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科學水平,根本不可能看清位于銀心背后的視界隔離帶內,距離又達到十萬光年的迷族母星。
詹姆斯見陳鋒對這畫產生了興趣,很驕傲的說道:“這是我這部片子里設定的博努特族母星的雙星系統,怎么樣?漂亮嗎?”
“非常漂亮。博努特族是個什么樣的種族?”
“一個善良溫和的半機械生命族,在我的故事里與地球人族是親密伙伴。”
“我記得之前在新聞里看到,這部劇本是迪亞茲你本人的原創?”
“是的,但也是編劇團隊與我共同努力的成果。”
陳鋒默默比出個大拇指,“了不起的工作,你們干得真棒,不可思議。”
“這位是我的視覺藝術總監馬丁,他設計的星圖藝術概念。”詹姆斯指著長發老頭介紹道。
“這兩位……總之是伯克利大學的青年科學家,他們負責完善這這副星系圖的科學論據。”
詹姆斯又想介紹另外兩名年輕人,奈何想不起名字。
陳鋒倒是眼尖,看到了這兩人的工牌。
金發白人青年名叫史密斯·阿斯蘭,容貌里有些亞裔特征的黑發年輕人則叫卡得·伊萬諾夫·劉。
嗯,一名華裔和俄裔的混血兒,并且沒猜錯的話,他爸姓劉。
等等……這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