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總想追求念頭通達,沒有困惑。
窮人以為有錢了就能無惑。
富人以為闔家歡樂身體安康就能無惑。
卑微者以為掌權就能無惑。
不上不下者以為升官發財就能無惑。
然而,事實上這不可能。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正在于人類總能在達到某個階段后給自己找到新的**,然后產生困惑,永遠不會滿足。
人類在陸地上時向往大海與天空,盡管大海中有鯊魚,有風暴,天空有寒流,有閃電等等致命的危險。
人類在近地軌道太空站中時又向往宇宙,然而宇宙中更充滿危險。
人類深知新的環境中有新的危險潛伏,也很清楚離開舒適區就意味著親近死亡,但無論有沒有敵人的威脅,其實人類從未停止探索未知的腳步。
怯弱與無畏兩個互相對立的天性,以十分復雜的方式深種于地球人的靈魂深處。
人類永不滿足。
陳鋒也一樣。
這次穿越過來后,他已經多活了一百年。
人類也多存在了一百年。
但陳鋒一點都沒覺得滿足,他甚至忘了慶功。
他百年如一日的做著一件事,學習。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陳鋒見識過很多天才,賴恩、歐青嵐,再到史書中的謝爾蓋、賴聞明、弗蘭奇,又到如今他身邊的福萊德斯。
每一個都夠他自慚形穢好久。
每次他通過看史料在自己心中建立先哲陳鋒的人設,開始自詡大師后,總會被迅速的教做人。
所以陳鋒被迫學會了謙虛,對自己的智商天賦有清醒認知。
腦子轉得快,并不代表融會貫通就快。
記住了,不代表真就懂了,并且還能給別人講課。
所以陳鋒選擇用一百年來樹自己。
既然沒有天賦,那我就笨鳥先飛。
沒辦法像那些怪物那樣看一眼就會,那我就堆時長。
我用一百年來將自己打造成一個知識淵博的人,而不是徒有虛名的先哲。
陳鋒本質上是個挺厭惡學習的人,學習專注度沒少被曾經的歐青嵐老師與繁星老師詬病,但這不妨礙他的意志堅韌。
當年他能以毫無天賦之身,把自己關在房門里苦學近一年樂理,硬生生靠死記硬背啃下《枯燥》和《乏味》這兩首歌的完整編曲,書桌地板都被他記東西記到抓耳撓腮時亂抖的腳踩到光滑如鏡,如今他也能為了人類之崛起而讀書,而奮斗。
哪怕他真的不喜歡,潛意識里將之視為莫大的痛苦,但他總能堅持下來。
另外,此時的陳鋒其實并未離開晨風帝國的疆域。
他原本是打算遠走高飛的。
但等他先通過星門持續轉移,終于抵達晨風帝國的邊界時,改了主意。
目前人類對帝國疆域內的行星系了解已經比較深入,但五千光年之外的更寬闊的探索范圍,最遠的也已經蔓延到三千光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