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條時間線里,棱艦的網格電漿只需要輕輕一觸人類的造物,便能將人類造物破碎成純粹的夸克子。
但此時此刻,電漿在龐德的裝甲中舉步維艱,轟上去后,只能在其表層一點點蔓延,再一層一層的剝開其結構,將里面的金屬原子分解,拖拽出來。
這些基本粒子脫離龐德的戰甲后,又在宇宙中快速的聚合,仿佛火焰。
龐德開始在沿途留下一道火焰流光的痕跡。
四千六百公里!
前方的網格電漿密度已經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龐德開始舉步維艱。
因為裝甲一直在被崩解,他的裝甲厚度降低了不少。
甚至戰甲的動力系統已經受創,機動性能正在下滑。
更不利的是,隨著他的身體石化程度持續加深,他的思維與反應速度也在變慢。
在他自己的直接感知里,并不覺得是自己慢了,只是外面的一切都在變快。
人在這種局面下,很容易判斷失誤。
幸運的是他的操作指揮系統中有關于石化藥劑生效過程的詳細記載,他知道自己思維變慢的比例,也知道如何利用戰斗直覺去提前預判。
像先哲那樣。
我變慢了。
但沒關系。
我只要學先哲,不斷將自己完成預判的時間持續提前就好了。
哪怕只提前0.01秒,已足夠了。
秒過去,龐德開啟了戰甲的最后一層護盾。
其實這不是護盾,是殺傷性武器。
只不過用到這特殊的時間,這殺人利器卻變成了龐德最后的防御層。
正是影子星系的頂級特產之一,取自物理黑洞的戴森膜吞噬能量場的一部分。
它像是一片布。
這片“布”被抖出來,再披掛包裹在龐德的戰甲之上后,倒又像一身漆黑的斗篷,讓他仿佛化作死神的陰影。
戰甲不再對外釋放火焰,一切從里面崩散出來的粒子都被能量場中高速震蕩的粒子卷入、同化,變成了其中一部分。
外面的包括網格電漿、刀鋒螂的轟擊、透射進來的白色光束能量落到“布”上,也統統被吸收卷入,不再能對龐德造成絲毫傷害。
吞噬能量場仿佛已經達到絕對防御的極致。
之前也曾有人嘗試過將其直接覆蓋到棱艦外殼上,雖然未能擊穿,但的確融蝕了一大塊。
撐開終極防護后,龐德獲得了短暫的安寧。
這安寧的確很短暫,只有0.1秒。
吞噬能量場的吸收效應不分正反,所以0.1秒后裝甲外面的防護層將會被吞噬干凈,然后戰甲將會解體。
幸好0.1秒已經足夠,搓搓有余。
龐德不需要再進行任何變向了,轉為筆直往前。
只過去0.01秒,黑影抵達棱艦炮口,沖了進去。
秒后,遠處的量子偵查設備先檢測到劇烈的量子潮汐涌動。
下一瞬間,棱艦前端漸漸亮起灼目藍光。
人類在計算恒星的亮度時,有一個標準值,名為絕對星等。
太陽的絕對星等為4.8。
位于大麥哲倫蜘蛛星云中的R136a1星是人類在二十一世紀時所能見到并準確測定的最亮的恒星,絕對星等是-12.5,其質量為太陽的265倍,亮度為太陽的870萬倍。
人類根本無法想象假如有一顆行星在與地球同等距離的軌道上圍繞R136a1星公轉時,這顆行星上是怎樣的光景。
現在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