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布在棱艦內部一共掙扎了十六分鐘。
他用這十六分鐘收集到了大量的信息。
林布不知道誰能收到情報,只是盲目的將信息以電磁波信號、引力波信號、量子信號等多種方式對外廣播。
很遺憾,敵艦外殼材質對信號的屏蔽效應太強,什么都傳遞不出去,他做的一切基本都是無用功。
起碼,如果陳鋒不將棱艦轟開個破洞,理論上就該是這樣。
誰也沒想到,最終卻是最古老的電磁波信號發揮了功效。
雖然林布的戰甲早已被徹底摧毀,但他以電磁波載體對外廣播的信息在敵艦內部持續反射許久后,強度雖減弱了很多,但依然承載了大量信息,并且還能被分析出來。
陳鋒一眼掃過這副算不上全面的內部結構圖,依靠視覺記憶強行快速背誦。
他一邊在心中強化理解,一邊忍不住吐槽。
可太蠢了。
大頭拼那么久,就換來這么點東西。
真只有一點點。
結構圖基本只一個輪廓,這輪廓來自引力波、電磁波、量子掃描等多重快速探測手段生成的漫反射模擬圖,一些房間里的擺設倒是有布局,但沒有更進一步的分析報告。
圖中還有大片空白區域,約占50%左右的空間。
這是探測信號被某些東西阻擋屏蔽掉所致,可能只是一扇又一扇的門。
林布只能做到這一步了,留給他的時間太短。
一直在被追殺中的他也沒辦法讓戰甲設備仔細掃描每一個角落,分析每一臺半生物半機械設備可能具備的功能。
他應該嘗試過轟開一些門,但不太順利,隨后大約便是瘋狂逃竄,能“看”到多少東西是多少。
他只能在一路拼殺中囫圇吞棗的走馬觀花,以至于用命換來的情報也顯得很梗概。
不過呢,這依然能給陳鋒節約很多時間。
陳鋒的折影戰甲多了個折躍能力,但偵查設備并未比林布的裝備好到哪里去。
要他完成這樣的全局掃描,達到如此精度,至少也要十余分鐘。
以己為餌,強行讓敵軍指揮犯下致命失誤,于艦隊中制造出個落單的目標,再又幫陳鋒提前完成了重要的情報偵查工作。
其實林布做得已經足夠了。
陳鋒下意識的會心一笑,像是給林布的嘉許。
他的目光一轉,落在繁星深度分析后的結論性備注里。
圖中有一條如同螺旋線圈般的東西被標紅加粗了。
這玩意兒縱貫棱艦內部前后,繁星推測其為敵艦的數據中心主干線。
遠處的其他棱艦還在快速靠近,留給陳鋒的時間不多。
他依然在狂奔著。
雖然束能炸彈的爆破余燼消散速度很快,但陳鋒在往前跑的過程中,溫度卻依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持續拔升著。
這是劇烈大爆炸后殘留的高能粒子的作用。
奇妙的是他并未看到四處彌漫的煙霧。
沒有煙霧,證明這里只有高速流動的等離子體、電離體等透光物,棱艦表層并未“真空燃燒”起來。
源自迷族核心的材料再度展現出不可思議的特性。
即便已在高能沖擊中融化或者碎裂,但整艘艦船外殼里依然有著微妙的力將一切牢牢困鎖,不會如同人類艦船那般在被高能沖擊轟碎后就發生持續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