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的影子星系曾經存在的痕跡消失得無影無蹤。
位于小行星帶內的超過七十萬艘棱艦,大半被短暫存在的不穩定蟲洞扔去了矩尺座旋臂。
自此,持續長達三年的影子戰役宣告曲終人散。
但人類的抗爭尚未結束。
人口曾經達到三十五萬億的晨風帝國,如今還有十萬億人,但不再扎根于任何行星系中。
剩余的人類選擇了三個不同的發展方向。
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利用手里的科技產物,深度開發行星資源,在幾乎不影響行星原本地貌的情況下,以少則數十,多則數千的部落群體聚居模式,轉為地下種族,并且主動切斷量子網絡,又將科技發展傾斜到以隱藏自身活動痕跡為主的方向上,爭取悄無聲息的繁衍更多時間。
還有三分之一的人則轉成了以生活在或大或小的逃生飛行器上為主的“游牧民族”。在嚴格的人口控制政策下,這些逃生飛行器即便不停靠充能,也能在宇宙中巡航數千年。
另外三分之一具備較強戰斗天賦的人則并未隱藏行蹤,而是大搖大擺的在獵戶臂內進行高強度軍事活動,這部分人自稱游擊隊。
在太陽穹頂散開的瞬間,小福和繁星均及時溝通上了格拉斯星和分散式空白者超腦核心陣列。
影子星系里的重要成果被完整的保存了下來。
所有成果中最先發揮效能的,卻不是高深的大統一公式與三重空間理論,而是種植戰艦技術、超能菌、融合了超能菌基因的新型快速開發戴森膜。
影子星系覆滅兩個月后,位于獵戶臂盡頭邊緣的巨植星系的生物武裝科學院率先完成了將種植戰艦從理論帶進現實的科技成果轉化,生產出可以在一個月內快速生成超薄戴森膜的生物拓展球。
生物球的基因庫里除了貯存有戴森膜的信息之外,還有大量制式生物武器裝備,從戰爭堡壘到空間站,從戰艦戰機再到單兵甲,各類切割射線槍不一而足。
依靠這成套系統的功效,僅需三千人編制的游擊隊,便能在一個月內建成個規模不小的軍事基地,并在三個月內擁有不輸百年星系的戰力。
影子星系的覆滅,并不代表戰爭徹底結束。
至于陳鋒,他化身的意識體寄托在巨大黑洞上。
在基因喚醒度成功突破50%的瞬間,陳鋒卻不自覺的回憶起過去繁星曾與他說過,當人類成為銀河人類之后,身體的已經達到碳基生命的理論極限,接下來再怎么強化也只能緩慢增長,并且增長的主要方向是在往非碳基生命的層面而去。
這并不符合人類的定義。
銀河人類的進化方向,主要在擁有無限潛力的大腦上,思維量子風暴的規模持續擴大,穩定性提升,拓展能力提升,不同螺旋之間的關聯強度提升。
正如小福所說的思維風暴外泄,人腦里代表記憶與情感的微觀粒子總會無時無刻不停的往外泄露,并與外界產生奇妙的交互感應。
舉個例子,一個人正在街上信步往前走,另一個人在他的背后一直盯著他。
后面的人目光聚焦持續一段時間后,走在前面那人如果警覺性比較高,就會產生有人在看著自己的感覺。
前面那人會下意識突然回頭看看情況。
在這里起作用的便是交互感應,一種通常被視為直覺的“非直覺”。
與人腦產生交互感應的,便正是過去繁星與陳鋒一直在強調的“宇宙智慧”,也是不同行星系里的基本規則。
銀河人類大腦進化的本質,正在于利用自身與外界越來越強的交互感應,與“宇宙智慧”產生約來越多的聯系。
50%喚醒度的完美銀河人類,每抵達一個行星系,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將自身的認知模式調整至與目的地行星系完全契合的狀態,并能在極短時間內,揣摩透每一個不同行星系里的特質。
整個銀河系內,每一個行星系都可以成為完美銀河人類的母星,得到如同太陽系或者太陽之影里同等水平的靈感與創造力加持。
陳鋒現在就得到了完整的“宇宙智慧”。
他朦朧隱約間,能從自己身體周遭的環境里感受到一股親和的氣息,對他有著本能的吸引,仿佛初生的嬰兒對母親的天然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