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要不是這兩人,尤其是鄭峰,故事里的人類堅持不到四十一世紀,最遲三十五世紀時便會徹底滅亡。鄭峰屬于好萊塢大片里的個人英雄主義角色。他的誕生太過偶然,他的出現與整個紀錄片里的嚴謹學術氛圍格格不入,仿佛神跡。”
“假定除了鄭峰之外你的一切判斷都很正確,人類必將迎來末日,那就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這種偶然誕生的救世主一般的強者身上。你別的推演都無懈可擊。我知道你為什么會在故事中故意刻畫出鄭峰這種打破常規的人物,以盡可能提高我們的勝算。你是要稍微打破一點絕望心理,對吧?”
“但我覺得沒什么必要,要戰勝敵人,本就只能靠我們人類自己。靠你,靠我們,以及我們的一代代后人,而不是靠神的垂憐。就算我們要滅亡,也只能是我們自己的無能導致滅亡,不應該是沒等到神來拯救我們。”
“諾亞方舟只是神話故事里的美好幻想。真正的方舟,只能是我們的雙手。”
門德爾松的情緒很激動,一口氣說了很多。
老先生這些年一直就在52區里與迷族艦船打交道。
他對外星威脅的認知深度,甚至遠高于伊倫。
陳鋒當場愕然。
自己終究還是小看了天下人。
他笑了笑。
他先反駁了門德爾松的觀點。
“門德爾松博士,你認為鄭峰是個人英雄主義的體現。我卻不這樣看,我認為他的出現符合邏輯。你不應該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進化史中下一階段的人類。”
陳鋒先與眾人再仔細解釋了一下基因喚醒度,又道:“當人體里越來越多的基因都從沉睡中蘇醒,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后,會給人體帶來怎樣的改變。我在紀錄片中已經給出了明確說法。那么某個個體突變的幅度最大,理所當然。”
“在在我們的歷史上,以一己之力改變文明命運的英雄并不少。比如我國秦朝時期就知道統一文字、度量衡和貨幣單位的秦始皇,比如……沒理由以前有這種人,未來就不能有。一千年,我們等來個英雄般的文明領袖,又有何不可?”
門德爾松愣了片刻,“這……那……但是……”
陳鋒話鋒再轉,“但門德爾松博士你的觀點打破也不見得全錯。我們的確得靠自己。即使假定未來真會有鄭峰、亦或是別的人,在我的推演中,我們的未來依然很難。我幾乎已將每一個文明進步節點的跨越速度加快到了極致,甚至可三十一世紀的人類提供了鄭峰這個掛……這個超脫者,但最終依然不是三級文明的對手。不過,只要我們能做到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好,每一個人都能超越自己命運桎梏的上限,那么文明的希望依然存在。”
好捧哏伊倫重重點頭,“沒錯,我有信心超越自己的極限。”
拉梅內克·南丁則說道:“我會努力讓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活過一百歲……甚至活到一百五十歲!我也有這信心!”
陳鋒搖頭,“這并非有信心的問題,因為不管有沒有信心,我們都得硬著頭皮上。就像遠古時期,面對猛獸的侵襲,總得有人手拿用木棍削成的武器掩護婦孺撤退。要問這些原始人當時有沒信心,肯定是沒有的。他們只是在無從選擇之下戰勝了心中的恐懼而已。”
“各位,我之所以為接下來一百年的科技發展方向劃定路線,并非我有什么掌控欲。我只是想從現在開始就為一千年后做準備。我們有,且只有一千年。我希望千年之后,還會有人像現在的人懷念孔子、釋迦牟尼、耶穌基督、蘇格拉底一樣,懷念在座諸位。”
“現在我給你們三個選擇。第一,加入我的團隊,聽從我的安排從事各自的工作,我會通過基金會給你們足夠的額外報酬。第二,絕對相信自己,去做你想做的事,做出你的成就來。哪怕你的行為跳出了我的計劃,我同樣會給你最大的支持。第三,就此墮落,成為一個廢人。畢竟一千年后的災難,與你們也沒什么關系。你們活不到那個時候。頂多只能是你們的重重重重……子孫后代死在別人的屠刀下而已。”
自此,這場持續共計四天的會議宣告結束。
陳鋒收獲了八百一十一名志同道合的救世會后備人員,同時也給自己在科學界樹立了數百個恨不得把自己摁在地上摩擦的“敵人”。
他的目的基本達到。
時間不知不覺已經走到7月24日,距離“穿越”只有一天。
往常到了這時候,他已經在收拾心情準備離開了。
畢竟接下來的人生都是托管掛機,他稍微偷懶一天無傷大局。
但這次情況有變。
他已決定放棄復活回歸。
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這次不能重來,那他接下來的時間就變成了真正的人生。
他當然要全力以赴。
所以,勤勞的他這天晚上干脆在星峰娛樂加了通宵的班,陪著鐘蕾一起錄制《最后的千年》的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