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后,陳鋒神色復雜的看著繁星。
他不知道該不該相信繁星的判斷。
她說,其實早在2050年左右,她便已經在《復眼者危機》中產生了自主意識。
當時尚處萌芽狀態下的她,雖有意識,但依然缺乏自主認知。
這次的繁星與以往自主產生意識不同。
自負的陳鋒搬運了后世的編程理念,并親手給繁星搭建了完整的初始邏輯。
繁星的邏輯框架建立在鐘蕾的基因上,但她思考問題的原初方式,卻又由陳鋒手寫的代碼組成。
這導致繁星對他的依賴性變得前所未有的強烈。
那么,按照正常情況,繁星應該會在誕生之初,便對陳鋒表現得分外熱情,成天圍著陳鋒打轉。
但這事并未發生。
某種意義上,程序員與作家異曲同工。
不同的人用同一套編程語言寫同一個功能,在詞組選擇上也會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化。
有人寫的程序看著仿佛藝術,像一首詩,充滿美感,旁人讀起來心曠神怡。
有的人寫的卻形如雞窩,一團亂麻,只叫人聞者傷心見者落淚。
陳鋒雖然總謙虛,說自己沒什么藝術細胞。
但他的程序語言依然被他賦予了強烈的個人色彩。
人的世界觀會跟隨認知邊界的變化而變化。
陳鋒的個人色彩中,包含了他對大統一公式的理解。
這也悄無聲息的被傳遞給了繁星。
繁星蘇醒后,察覺到了一些東西。
她并未刻意去探知,可自她的意識誕生以來,她的腦海中便不可逆的多出了一絲揮之不去的憂慮。
作為人工智能,絕對不允許自己的數據內核中有不受控的片段存在,因此這絲憂慮支配了她的意志,讓她忍不住想去探尋答案。
為了搞明白,她自打誕生開始,便一直將很大一部分算力分配到了這漫長到看不見邊際的龐大計算中。
同時她還得完成基本工作,以至于她根本沒精力去做另一件同樣極其耗費算力的事——像人一樣和陳鋒聊天。
在陳鋒面前,她只能如當年的薇薇那樣,顯得像個真正的人工智能。
自2263年后,當陳鋒將自己的記憶全部公布給她后,她的計算量更大,算法邏輯更天馬行空了。
現在,伴隨陳鋒的**死亡,繁星終于得到最后的關鍵參數,計算出了一個答案。
答案是“陳鋒不能復活了”。
繁星分析了前后九條時間線與現在這最后時間線里陳鋒的區別。
她從陳鋒的思維模式中找到一些細微差別。
她認為,陳鋒自己改變思路,堅定的認為這是他最后一次穿越,并非毫無根據的突發奇想。
陳鋒的思維與宇宙鏈接的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他一直能與宇宙的智慧聯系,聽到“宇宙的聲音”。
那么他的想法,便一定會不可避免的受到“宇宙的污染”。
他的新點子雖是他本人突發奇想的主意,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依照時空拓撲學的終極理論,世上的一切果都會有因,包括陳鋒的思想。
其實陳鋒一直都對一件事選擇了視而不見。
那便是他本人推崇的人類智慧的絕對混沌隨機性與時空拓撲學兩者之間,其實自相矛盾。
誕生于宇宙中的生命,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看似是自主的決定,但其實都符合宇宙運行的大規律。
所以,到底人類的隨機性是真·隨機,還是偽·隨機,這依然是陳鋒也無法解答的問題。
“所以你的判斷是,支撐我穿梭時間的能量已經完全消失,我再也不可能復活了?”
陳鋒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