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沒有期待時,童玲對老去這事毫無認知,根本無所謂。
她不知道自己會在什么時候,死在什么地方。
但她深知戰士的宿命就是戰死沙場。
現在的她變了。
她將其視為貪婪,并且這種貪婪很難得到滿足。
她只能將妄想深藏心底。
2805年,童玲以無名艦隊總教官的身份參與到艦隊最高層會議里時,情況出現了變化。
“三天前,我們收到了帝國指揮部打包發送過來的一段最新科研成果整合包。其實這種整合包我們過去每年都會收到數次次,但這一次的情況卻有些特別,對我們很重要。”
端坐在主持臺上的秦光盡力克制著自己,試圖用更平靜的語氣來講述事實。
但人們卻依然從他略微顫抖的語氣里聽出些不一樣的味道。
出大事了。
“這項新技術的名字,叫人體冷凍技術。”
果然,秦光此言一出,臺下一片嘩然。
在之前的遠征計劃中,關于最終的作戰指令是這樣計劃的。
以秦光為首的指揮序列和以童玲為首的戰斗序列成員,都不能活到抵達目的地那天。
所以在真正的最終戰爆發時,飛船上的主要戰斗力將經過至少一代的繁衍。
最后能取得什么樣的結果,首先將取決于近三百年的遠航中人類能得到多大的科技突破,以及以無名艦隊的現有資源又能轉化出多少成果。
第二,同樣也要取決與艦隊里現有的一億五千萬人能培養出多優秀的繼承者,在這近三百年的遠航中,艦隊又能累積出多少個優秀的指揮官與戰斗人員。
這是一場注定要縱跨至少兩代人的遠征。
在童玲爆發潛力之前,這個計劃沒有太大的問題。
畢竟艦隊里人口基數也不小,且登上艦隊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基因潛力巨大。
每在時間的流逝中倒下一名S級戰斗員,多多少少總能有新的S級人員頂上。
可自從童玲爆發潛能后,問題出現了。
即便已經過去八十余年,艦隊內部也只培養出幾名頂峰戰士來,并且這些頂峰戰士在實戰中與童玲的差距還是肉眼可見。
這就意味著,哪怕再有兩百年過去,童玲代表的尖端戰力,也未必能得到彌補。
更意味著人類無法將最強的單兵戰斗力留到大決戰里施展出來,這是巨大的遺憾。
此外,這些年里艦隊里又涌現出數名頂級科研人才,這些人分別在不同的領域展現出同樣難以復制的天賦。哪怕艦隊與外界做不到實時的信息傳遞,加大了這些科研天才的信息獲取難度,他們依然能在絕大部分領域跟上外部進展,并幫助艦隊在最短時間內消化外部共享過來的高精尖科技成果。
可惜由于科研人員普遍用腦過度,壽命較短,這些提前降生的天才很難活到兩百年后。甚至再等個幾十一百年,艦隊還能不能有同樣水平的科學家,還能不能繼續跟上整個帝國的科技進展都未可知。
這總難免會讓人揪心。
“情況是這樣的。大約在六十年前,帝國進行了一次超大規模的科學實驗。在這場實驗里,科學家們對人類基因、地球生物基因、海拉細胞基因、先哲原始基因、虛能水熊蟲、魚星人堆疊式式記憶以及人格封存技術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深度研究。”
“到如今,經過幾十年的計算與反復論證,再又完成了大量實驗。科學家們終于找到了可以將人格封存下來的方法。當然,該技術目前尚處理論階段。共計三十六萬人次的志愿者試驗的成功率,還是零。”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