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普·唐德坐在六號艦指揮艙里,雙手緊緊按在操作球上。
細密電弧在他的手掌與球體間持續亮起。
在他的面前,是一副龐大的戰艦全系模擬投影。
形如四叉戟的六號艦通體由四個主要部件組成。
分別位于外側三個方向的三個戰斗側艙,以及位于中部的艙體。
這四個部件均為前后對稱的錐形八面體結構。
三個側艙總長均為十二公里,主艙的長度為十六公里。
三個側艙呈等邊三角形圍繞著主艙,相互間以剛性廊架連接。
六號艦的滿裝艦載人員為兩萬人,三個側艙中分別裝載三千人,功能更齊備的主艙中則有一萬余名人員。
六號艦中的主要戰斗部分為五大種類。
第一,以碎滅彈為代表的爆破裝置。
第二,以可以動搖三重空間規律的中位值實能波束炮為代表的超級巨炮。
第三,數量龐大的指頭大小全智能微型作戰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將縮微結構發展到了極致,以極小的體型兼具了曲率飛行能力與折躍飛行能力,同時又能利用自吸式微粒吸收模塊,經過長時間的介質噴射加速維持無限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即將臨敵時還能將外殼快速轉化為類黑洞物質,通過看似稀松平常,實則威力驚人的撞擊對敵造成殺傷。
這種碰撞并非單純的物理接觸,在過程中還會根據對方的護盾特性和材質特性,迅速改變模式,對外釋放出各種不同的實能級干涉波紋。這種價廉物美且極難抵擋的微型作戰單位已經逐漸取代了老式的智能太空戰機。
第四,少量由機師、裝甲機師和戰士操控的全能裝甲。
第五,可以應對敵人不同攻擊手段的多功能護盾,以及具備絕對剛性的復合裝甲共同組成的全面防御體系。
無名艦隊在這八十余年的遠航期間,從未停止過技術革新。
比起剛剛出發時,如今戰艦的戰斗力早已今非昔比。
外部帝國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被同步到艦隊里,并轉化為新的手段。
這手段既包括牽扯到軍事攻防的裝備,也包括對人體本身的改造以及各種激發潛能的新型藥劑的運用。
當然了,人體本身就是十分精密的儀器,貿然大量激發潛力就等若讓機械設備超負荷過載運行,很容易留下些后遺癥。
這東西就像八百年前的運動員們使用的興奮劑,并且通常遵循得到的好處越大,付出的代價就越大的基本規律。
身體上的后遺癥還好解決,大腦里的后遺癥就真是個大麻煩了。
但再大的代價也抵不過戰死沙場。
并且,人類軍隊在太空戰場上,很多時候出征本就沒打算回去,所以副作用也就無所謂了。
不同兵種的人都有不同類型的藥劑。
比如在艦隊里負責操控巨炮的炮手,便需要服用提高大面積戰場直覺預判能力的聯想強化方向的綜合藥劑。
需要駕馭著裝甲撲出去的裝甲機師,則需要服用增強邏輯能力、瞬時反應能力和思維穩定性的綜合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