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73艦隊這支生力軍的神兵天降,原本在偽人軍團亡命突擊之下,似有搖搖欲墜之跡的戰局,又一次恢復到了勉強的平衡。
但此時局面依然不容樂觀。
在為期共計26個月的鏖戰中,人類共有百余支小分隊陸續抵達綠洲星加入戰團。
在這相對狹小的戰區里,人類一共齊聚了六十八萬艘艦船,近四億總人口,組成了規模龐大的聯合艦隊。
仰仗著前線戰士的奮力拼搏與漿磁風暴構成的天塹,位于綠洲星內部的生產與科研部門火力全開,在短短26個月內又打造出多達百萬艦船,其中無人戰艦七十余萬艘,有人戰艦二十余萬艘。
同時天洞經過共計九期工程的持續加強,雖不說固若金湯,但也算得上銅墻鐵壁。
交戰雙方在天洞里留下的大量物質已然堆積如山,串成了個圓柱體小行星帶。
人類通常只回收少部分必要的特種材料,至于其他的,則索性留在原地,倒也是現成的可以阻斷敵方前進的路障。
占據區域主場優勢的人類還能在部分破損殘骸中藏匿詭雷。
可惜這里畢竟靠近銀心,是復眼者的核心腹地,在這些年里,復眼者也早已開始在銀心位置大規模擴張奴族兵力。
為了提前阻擊暴露行蹤的無名艦隊,復眼者早已布下重兵。
現在聯合艦隊在綠洲星中駐扎,無異于在滿是狼群的寒冬密林中于深夜點亮篝火。
兇猛且饑腸轆轆的狼群必會聞風而動,自四面八方圍攏過來。
無名艦隊相當于是以人類一個小小支脈的力量迎戰敵軍本部,這力量對比本就不公平。
但敵我力量和后勤規模雖然如此懸殊,靠著四億軍民戰士人均每24小時只利用技術手段快速休息平均2小時的爆肝苦干,同時也靠著帝國本部更多科研人員竭盡全力的應用技術攻關,針對綠洲星漿磁風暴和眾多特殊礦藏,持續推出各種新型能源物質快速開發設備,更靠著主腦繁星拿出接近總量十分之一的算力接管了綠洲星生產環節里的重要計算工作,聯合艦隊撐了下來。
不過盡管聯合艦隊已經想盡一切辦法快速擴張實力,還是無法回避持續的戰斗減員問題。
聯合艦隊駐扎下來后才剛剛開始培育的第四代,如今年齡最大的也才兩歲有余,距離可以形成基本戰力,至少還有六到八年的時間斷檔。
隨著時間推移,人類戰士不可避免的越打越少,雙方兵力的天平,依然在緩慢的向著復眼軍隊更有利的方向傾斜。
2945年6月,更不利的局面出現了,距離綠洲星大約一百六十光年外,驟然涌現出一支龐大的復眼奴族艦隊,其戰力規模評估接近當初鼎勝時期的無名艦隊遭遇的那支由吞噬蟲與蜂巢巨艦組成的龐大軍隊。
短短半小時后,當這情報呈遞到安德烈、周東來和帝國本部總參謀部面前時,無數個會議室里一片鴉雀無聲。
情報部門的工作出現了重大紕漏,沒能發現這里有一個復眼者的巨大蛇形星門正在悄然成型。
眨眼間,擺在聯合艦隊面前的便僅剩下兩個選擇。
要么冒著被全殲的風險固守待援,要么提前撤離,繼續化整為零,各自逃生。
但此時聯合艦隊僅僅發展了兩年又兩個月,產能爬坡尚未完成,且大部分產能都用到了對抗來犯之敵的消耗上,對綠洲星資源的開采僅僅完成了不足十分之一。
就此散開的話,聯合艦隊原來的擴張實力的戰略目標根本沒有完成,兩年多來的堅持全成了夢幻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