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軒轅-4型已經與長蟲拉近距離,開始劇烈纏斗。
鄭峰則快速靠近。
依托于智能作戰輔助系統,二人已在極短時間內制定出完整的合擊計劃。
3.7秒過去,鄭峰撲到長蟲后方。
這長蟲轉過身來轉為正對鄭峰。
NPC戰友的能力評級高于鄭峰,裝備性能更好,在二人的計劃中,將會由鄭峰擔任誘餌,吸引火力,拖住長蟲,為軒轅4型打掩護。
又1.5秒過去,鄭峰裝甲內部的十二個中子陀螺儀開始高速旋轉。
乘員座艙與外部結構之間的小型類曲率膜層開始生效做功。
同時,裝甲內部的諸多零部件模塊表層也籠罩在分離式類曲率膜層中。
整個裝甲按照不同的功能組成,被十三個類曲率膜層分割成十三個相對獨立的組件。
這些組件相互間由純能量態的無形信息網聯絡。
完成這一整套復雜操作的目的,是為了配合中子陀螺儀旋轉形成的原地震蕩機動,避免儀器結構在過于強大的物理運動中因慣性而受到損傷。
這是改進型軒轅裝甲經特殊強化后,新增的快速拆解重組變形功能,這能讓體型偏大的裝甲以較小的代價,完成原本不可能完成的高強度機動。
現在鄭峰的裝甲就在中子陀螺儀的離心力牽引下,進行超小范圍極高頻率的可變幅左右橫移機動。
長蟲被鄭峰的挑釁完全吸引了注意力,只一剎那后,便將多達數十種攻擊手段傾瀉而出。
趁著這當兒,那臺軒轅-4型急速靠近,準備從后方主攻。
此時長蟲看似只盯著鄭峰,但在軒轅4接近到一百公里距離內時,長長的軀體已經弓起,表明它進入了逃逸準備狀態,隨時可以飛走。
在之前的對抗中,鄭峰早已熟悉了長蟲的行動規律,他早有準備。
隊友耗時近三十秒,成功激活最強近戰裝備,也就是具備類黑洞物理特性的鈍斬刀,并向這邊提速靠近。
鈍斬刀嚴格意義上講并不能算是一把刀,而是一柄榔頭,頂端的配重是一塊震蕩存在的微型類黑洞物質。
裝甲通過揮舞“榔頭”,像古代的戰士那樣對敵人造成殺傷,只不過實現打擊力道的載體從過去的鐵釘錘變成了如今的類黑洞物質。
人類當然也能將其制作成導彈,亦或是撞擊類智慧戰械。
所以在通常情況下,人類并不會讓戰士使用如此笨重的重型近戰武器。
但在對付長蟲的過程,缺乏快速及時變通能力的導彈與智慧戰械根本無法跟上長蟲的步調,所以在戰事開啟半個小時后,那名操控軒轅-4型的NPC戰士決定親自冒險一試。
以人為主,依然是如今地球人類的主要戰略。
在如今的科技水平之下,假如人類的敵人是一級或二級文明,或許根本不會在敵人眼前暴露真身,遠程一發殲星炮又或是一枚自膨脹式黑洞炸彈就能解決問題。
但當敵人是與人類同級,甚至手段更多的復眼者時,人類依然需要窮盡手段將自身戰斗力發揮到極致。
由戰士駕馭的裝甲,依然是人類在戰場上最靈活機動,最有攻堅能力的特殊作戰單位。
隨著軒轅4型、鄭峰和長蟲三者間的距離持續拉近,長蟲弓背的幅度越來越大。
這當然不是長蟲第一次與類黑洞武器打交道,它在撲擊鄭峰的同時,全程關注著背后的情況。
以類黑洞武器的笨拙,長蟲完全可以在這東西靠近到百米之內時輕松避開。
小片刻后,軒轅-4型在持續加速后,成功靠近到一公里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