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所有人都在提升,排名還能上漲,便說明這些打碎了印記的人進化得比旁人更快。
曾有學者分析過這現象,最后得出了令人尷尬的結論。
在所有人都開啟了絕對鏈接,性命都被綁定在骺族星上后,任務成敗已經與個人生死直接相關。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納米超微機器人一旦被摧毀,下場便是死亡。
飛虎隊與其他人相比,最大的區別卻正在于“怕死”。
此“怕死”并非貪生怕死,源于人性中對死亡不可避免的天生恐懼,是人的本能。
無論覺悟再高,也不可能真就完全泯滅了本性。
常人眼中的大無畏,實則只不過看透了生命,主動地把理想放到了生命之上,然后在無從選擇的死亡降臨時被迫學會了釋然,顯得很灑脫而已。
怕,終歸是怕的。
只不過有時候怕也沒用,既然不能逃避,便只能坦然以對。
古往今來的大無畏者,通常分兩種。
第一種便是明知自己活著會更有用,更有意義,但已入絕境,回天乏術。
另一種便是認為自己的死可以如鐘聲般敲醒更多人,死了的自己比活著的自己更有價值,即便心中恐懼,卻也依然為了追求什么,梗著脖子上了。
飛虎隊里的小家伙們此時的“怕死”,便是這樣的。
他們不但怕自己死,同樣也怕戰友死。
內心的“恐懼”推動著飛虎隊的小家伙在訓練中更投入,思維風暴更活躍,對訓練中的每一個細節的養分吸收更充分。
與飛虎隊相比,其他有印記者卻反倒因為印記的約束,對死亡并未心存畏懼,反而過度渴望用“死亡來成就自己”以及“追尋更有價值的死亡”。
失去壓力,也就等若失去動力,這一部分人的進展相對是要更慢一些。
唐天心的指揮部見狀,當即下達命令,在極少部分骺族星戰士中嘗試推行主動解除印記。
意外發生了,在各種技術手段的呵護下,數個志愿者依然被潮水般涌出的情緒波動所吞噬,陷入癲狂。
從旁協助的其他人不得不采取強制手段,才勉強避免了局面失控。
遺憾的是,最終志愿者都沒能活下來。瘋狂后,其個人意識陸續崩散、消失。
很顯然,解除印記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事。
……
骺族衛星清冷的曠野上,正有一群螂型裝甲貼地疾飛。
這一行人正是鄭峰、零、飛虎隊員、貝恩斯塔、光輝特戰隊員等共計六十一人。
在這隊人的背后,則跟著數十臺鏟斗車,以及更多中小型運載功能仿生裝甲。
用零的話講,便是對鄭峰的下一步特訓開始了,從現在開始,要將實戰與虛擬訓練高強度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