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為多重復合掃描儀后,陳鋒知道了那是什么。
那些般在組成銀心涌動炮的恒星間穿行的如同蒼蠅的玩意兒,是他和人類一直在防著,但從頭到尾卻始終未曾發現端倪的棱艦艦隊。
這些曾經的主戰兵力,如今卻變成了工程機械,如辛勤勞作的蜜蜂般四下翻飛,不斷調整著涌動炮的參數。
這門炮實在太過龐大,曾經用來封鎖奴役人類的白色網格電漿,變成了引動力場調整參數的工具,如同人類的神經網絡。
之前人類學者曾擔憂過,明明人類的探測器早已遍布了三重空間的每一個角落,卻始終壓根不能發現絲毫棱艦大部隊的端倪,豈不是說明復眼者又采用了什么人類無法想象的技術改造了棱艦,使其具備更高的隱蔽性,甚至能瞞過實能級的掃描。
這般焦慮在骺族進化體出現時達到了巔峰,就算無遺策的連陳鋒自己也信了,以為出了什么意外狀況。
原來,除極少部分到外界支援前線負責調兵遣將的指揮型棱艦之外,絕大部分棱艦壓根就沒出發,就呆在銀心里。
陳鋒抬眼掃了一眼面前的數據,統計顯示,圍繞著涌動炮忙碌的棱艦數目共計三十萬余。
他眉頭微皺,還有六十多萬呢?
就在這時候,多重復合掃描儀終于給他探出更里面的,真正屬于銀心黑洞的情報。
見狀,陳鋒不禁倒吸口寒氣。
原來,另外六十多萬艘棱艦此時正圍繞成一個環形,以極短的公轉軌道沿著史瓦希半徑1270萬公里的銀心大黑洞呈高速旋轉。
在旋轉的同時,這些棱艦又持續不斷的對內部的銀心放射著干擾光束。
本該是球體的銀心大黑洞,此時竟已自行收縮為扁平形態,如一面沒有厚度的極薄的鏡子,正對著陳鋒這邊,所以起初陳鋒的射電感應器從這角度“看”過去,還以為銀心依然是球體。
真正給陳鋒造成心神沖擊的,是鏡子里的景象。
那是片一望無盡的,數量多到驚人,從形態暴露出其材料學深度高到驚人的龐大艦隊。
這些艦隊如蝗群般漂浮在一大片星空中,形態各異,猙獰恐怖。
既有機械結構,又有恒星般的巨型生物,還有熔巖星艦,還有體積超越太陽,內里無數星星點點上下翻飛的能量體、類星體,甚至有數十個黑洞,正有一團又一團的小型個體自黑洞中起落。
雖然以如今人類的科學水平,僅憑視覺觀察,便能大體解釋這所有艦船的基本原理,但其數量與質量還是過于驚人了。
陳鋒下意識的尋思,這恐怕是一支宇宙級的大軍。
從戰艦的設計語言和其余作戰單位暴露出的美學語言表明,這不只是復眼文明,而是一支聯軍。
但其聯盟方式與人類的多元宇宙體系并不一樣,其余各種從未見過的參戰文明是與復眼者一樣,被幕后文明在當代的宇宙里經營了不知道多少年,培育出的不知道多少種頂級的奴族。
這些奴族,全數是四級文明以上!
在人類大本營的后方,無數科學工作者同步收到了陳鋒看到的畫面。
“根據星圖顯示,銀心黑洞中的景象來自于矩尺座星系團,那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巨引源所在地。”
這是董山的聲音。
陳鋒心頭了然。
與相對孤獨的銀河系不同,矩尺座星系團是古老的超大星系團,里面充斥著無數大型星系,有的星系甚至超過銀河系的五倍大,恒星數量多數十倍。并且,不同星系間相互距離很近。從這個星系抵達下一個星系的距離被壓縮得很短。
從銀河系前往最近的恒星系大麥哲倫星云,距離是16萬光年,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的距離是254萬光年,是但在矩尺座超星系團中,從一個星系到另一個星系,根本就只是一步之遙。
甚至有數個龐大的星系壓根就重疊混雜在一起,如同許多年后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碰撞時的場景。
那里的星體十分密集,有著遠超渺小的銀河系無數倍的資源密度與總量。
文明在那里的發展將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先天條件比人類這邊好太多了。
只要運氣夠好,沒在發展途中滅亡在相對混亂的宇宙里,能沖出恒星,成為二級文明,接下來能擁有的資源與發展空間,是超乎人類想象的。
天知道對面到底集結了多么龐大的軍隊。
真要攻過來,哪怕自己能逃,但其他人大約只能全軍覆滅,自己還得在永恒的逃亡中。
陳鋒心頭一嘆。
在這十條時間線中,人類從未閑著,科技爆發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程度一次比一次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