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兩百年來,人類在理論層面的進展大體都與骺族進化體與銀心涌動炮有關,但在工程學領域的成就,卻又翻天覆地。
人類以獵戶臂與銀心為兩大中心點,建成了規模龐大的星門交通網絡。
如今,通過一環扣一環的無數個脫胎自天洞星門的超大型折躍星門,人類僅用不足半年的時間便能離開太陽系抵達銀心。
再有新型人體冷凍技術的輔助,人類文明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
當年無名艦隊用了三百年光陰才抵達銀心,如今的普通小兩口度蜜月,也能到跨越數萬光年之外的新星系開發區里走一趟。
賴恩當年與陳鋒聊天時提到過的太空交通網,被用另一種方式,以超越賴恩想象力的宏大規模實現了。并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類的星門網絡還將以太空階梯的方式前往更遙遠的地方,譬如大小麥哲倫星云與仙女座星系。以及更遠,沒有終點。
當然了,在星門暫時未能企及的區域,依然有一個又一個人類中的先驅者與探險家把自己凍在超快速小型飛船中不斷的前進。
他們的任務既有探索,也有開辟,還有建設道路。他們如同古代地球上的先驅者一般,去往一個又一個人跡罕至的高山絕壁,在此修橋筑路,為后來者開疆拓土。
最典型的人物,便是陳鋒和唐天心不怎么聽話的女兒陳慶都。
慶都在生理年齡五歲時通過了考核,成為了一名可以攜帶十萬枚冷凍胚胎,單獨駕馭具備1500倍光速穩定曲率飛行能力的天風型科考船的S級職業探險家。
隨后,她便去向父母告別了。
唐天心曾試圖勸阻,但卻被慶都一句話堵了回去。
“媽媽你三歲時就入伍參戰了,我已經五歲,為什么不能遠行?”
女大不中留這句千古名言,在后世的生效時間提前了好些年。
……
除逐步建成的銀河交通網之外,人類還完成了另一個工程奇跡。
兩億顆恒星組成的銀心涌動炮雖然給人類造成巨大的威脅,但同時卻又在另一個層面上將人類的工程學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過去人類即便建造超大型工程項目,頂多也只是以行星系或者數個恒星為基礎。
畢竟人類才剛走出地球成為星際文明不足千年,眼界并未完全打開,思想上還有些殘留著當年的小打小鬧的“窮人思維”。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習慣性的傾向于去往微觀層面,不夠宏觀,總顯得摳摳索索。
當然了,這也有客觀原因的限制。過去,敵人依然近在咫尺,如果盲目追求大而美,構建筑物往往會失去機動性,防御難度也會隨機動性的下降與體積的膨脹而呈指數級上升,很容易被復眼者的特攻艦隊突襲摧毀,同時還得防備著遲遲不曾露面的棱艦。
提高中小型造物的性能是正確的選擇。但現在,隨著銀心通道被毀,人類又獲得至少四萬年的和平時期,那么一些以前不能以及不方便做的事,便有了實踐的可能。
依托于銀心區域內恒星的超高密度帶來的充沛能源,人類耗時八十三年,在銀心附近4光年半徑范圍內建成了由多達180萬億個超級算力模塊組成的巨型智腦中心。
每個超算模塊的體積是地球的1.5倍,質量是地球的3倍,相互間以最新的超通量實能量子共振技術實現了有線鏈接。
180萬億個模塊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信息傳遞效率、計算能力與數據存儲能力遠超人腦的史上最強智腦中樞,將繁星的算力與數據存儲能力以指數級提升了超過一億倍。
同時,隨著繁星的算力再度拔升,輔助能力越來越強,內外環境逐漸平穩,人類徹底找回追求“大而美”的本能,越來越多的超巨型實驗設備、生產工具層出不窮。
擺脫短期的戰爭陰影,又有四萬年的戰爭遠景,這兩種不可避免的未來格局深刻的影響著每一個人,又得益于超級人工智能繁星再度進階,人類的生產力在這兩百年內獲得了真正的爆發式增長。
文明生產力的增長比例甚至比當年人類還在地球上時的第一、第二、第三直至第五次科學革命帶來的比例更高。
……
迷族母星這邊,慶都只走出去短暫的看了幾眼,便回到自己的天風型科考船中,通過植入式芯片將自己的意識投放到一臺人形多功能裝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