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用,只要拿出一些平價糧到市面上賣掉,應該足以穩住人心了。”還是這位白發老人回到。
聽了他的話,少不了很多人開口贊頌,但也有人難掩失望甚至是仇恨的神色。
就是不知道原本就不對付,還是自家有糧店,正想借此機會大賺一筆,覺得如此一來自家利益受損的。
這些人自然是朝堂上的袞袞諸公,而他們的言行很多時候也決定著大唐的未來。
慎獨現在還是白身一個,離位列朝班還差得遠呢,自然不用擔心這些人擔心的問題,只要搞好他答應了慎志興老爺子的事情就可以了。
這會他正對著自己在河邊沙灘上劃拉的單子在那挨個數算呢,就是要看他眼前這一大堆粗竹筒夠不夠用的。
既然是方便村民們提水灌溉用的,慎獨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后世里實際應用比較少,但是但凡帶水的景點都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事,那就是水車!準確的說是筒車。
利用水流的沖刷,帶動大輪轉動,同時把水提到高處的一種生產工具。
后世的人們好像對此習以為常,覺得水邊沒有這個總是缺了點韻味的樣子,可大唐這會卻是還沒有這種東西呢,還得是大唐中后期,才開始作為一種提高生產效率的好工具被推廣開來。
這玩意要說容易吧還挺容易的,尤其對慎獨這種腦袋里已經有成品模樣的來說,無非就是插倆樹丫子在溪流兩邊,然后弄個大輪子上去讓水帶著轉就是了。
可要說難呢,還真不見得那么容易搞出來,選擇什么樣的地方來架設,怎么做更結實更耐久,竹筒擺在什么角度才能在轉動的同時帶上來更多的水,準確的倒進旁邊的水槽里,等等這些細節才是最費思量的地方。
而且就讓這時代的人們去做,沒見過后世那么多的實物,他們就算知道原理,都不見得能想到這種結構啊。
要不然水力的利用早早就有了,為什么到了大唐中后期才能出現這些的水車呢。
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放到這樣的物事上其實也是一樣的。
慎獨的出現最大的意義就在這里了,不用走彎路,直接給出最優方案來。
不過真個動手,慎獨還是發現了自己的不足。
盡管他已經把整個水車灌溉系統,不只是水車,也包括那些水槽的走向,全都預先計劃好了,可卻無奈的發現自己其實是個手殘黨,如何處理那些竹筒,怎么綁最結實,這些他都有點搞不定。
最后還是讓手下人來動手,他把其中的原理和應該有的樣子先給大家說明白就得了。
這些人雖然沒有什么物理知識,可是有生活經驗啊,關鍵是動手能力可比慎獨強得多了,很快就把整個水車給架了起來。
得虧人手確實充足,這才能在一天時間內就把這個大家伙給搞好。
慎獨自個畢竟缺乏經驗,弄竹筒的時候盡揀那些大家伙,最后組合起來這大輪足足能有二十米高。
看著絕對是氣勢十足,弄到底座上裝好可是廢了不少功夫。調試完整套東西更是花費了許多心思。
傍晚時分所有人一齊看著大家協作完成的這個大號作品都期待不已。
慎獨自個爬上去,把水槽那里的擋板給拿了下來,同時把水輪的插銷也給抽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