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輛盾車同時被兩發佛郎機炮炮彈擊中,外面的鐵皮已經凹陷下去了,里面的厚木盾已經出現了裂縫,第三發炮彈呼嘯而至,擊中盾車,鐵皮再次凹陷一塊,里面的厚木盾發出一陣木頭斷裂的聲音。
等到第四發炮彈呼嘯而至,擊中這輛盾車的時候,鐵皮凹下一大塊,雖然有牛皮起到了緩沖作用,但后面的木板還是出現了碎裂,好幾塊木板在炮彈作用下像是彈片一樣向后面噴射,打翻了推車的三名包衣阿哈。
第五發炮彈落空,從盾車邊上擦了過去;第六發炮彈和第七發炮彈接踵而至,擊中盾車,這一下已經是裂痕累累的木盾終于支撐不住,轟然碎裂,化為無數碎片,打得盾車后面的披甲人慘呼連連。
失去了厚木盾的鐵皮和厚牛皮也失去了支撐力,被第八發炮彈擊中之后,鐵皮和厚牛皮就像是一張紙片一樣飛了出去,暴露出盾車后面的后金兵。
土墻后面的明軍鳥銃手趁著這個大好機會,紛紛扣動扳機,銃聲轟鳴,一道道凌厲的火光從木柵欄之間噴出,彈丸下雨點般灑向那些失去了保護的披甲人。任憑他們身上穿著雙層厚甲,在鳥銃彈丸面前也是不堪一擊。
后金軍披甲人張弓搭箭,向土墻射來一陣箭雨。只是因為有土墻和木柵欄防護,披甲人沒有白甲兵那么精準的箭術,他們只能以輕箭吊射,拉出弧線攻擊,羽箭劃過木柵欄上方,再墜落下來。
明軍拿起大木盾,即可擋住輕箭攻擊。
李老二的火器兵也上陣了,他的火器騎兵這時候當成步兵用,身披厚甲的三眼銃手上前,接替了明軍鳥銃兵的位置。這些李老二打造的精良三眼銃,射程遠,精度高,最重要的是射速比鳥銃快多了。
一名原馬賊三眼銃手,從木柵欄后面伸出三眼銃,他左手握住三眼銃,右手從脖子上取下火繩,往火門一點,只聽到一聲銃響,一名正扛著麻包的包衣阿哈慘叫一聲,身上噴出一股血箭,連人帶沙袋一頭栽進壕溝內。
三眼銃手又瞄準了第二名扛著麻包填坑的人,他發現那人穿著單薄的衣衫,渾身上下傷痕累累,后面還有一名包衣阿哈拿著刀頂著他。三眼銃手看出來了,那個男子不是后金的包衣阿哈,而是被擄的大明百姓!但他沒有猶豫,仍然伸出火繩,往第二個火門捅入。
“砰”一聲震耳欲聾的銃響,那名被擄百姓仰面倒下,肩膀上的麻包掉在壕溝邊緣。
后面的包衣阿哈立即從地上扛起麻包,正準備把麻包丟進陷軍坑,明軍三眼銃手再次點燃了三眼銃,這名包衣阿哈慘叫一聲,整個身子一斜,歪倒在壕溝內。
就在此時,后金弓箭手吊射來的輕箭落下,三支箭扎在三眼銃手身上,可是李老二的三眼銃手都是身披厚甲,輕箭根本無法穿透。
明軍弓箭手也上陣了,土墻后面,站著三排弓箭手,同時張弓搭箭,一排輕箭飛上天空,滿天飛蝗般的箭矢向正在填埋壕溝的包衣人群中落了下去,頓時慘叫聲連連,成排的包衣當即被射成了刺猬。
李老二自己的一百夜不收暫時沒有上陣,那一百夜不收,也是一百名最精銳的弓箭手。李老二在等待,等蒙古弓箭手上來,他才會讓自己的弓箭手出動。
也不知道打死了多少包衣,總算是填平了一段壕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