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落花生,花朵是在地面上開化,可是結果的時候,果實卻鉆入地下了。”徐驥介紹道。
接著徐驥令人捧來一碟熟花生,是以水燒熟后曬干的。李國棟剝開一粒,放入嘴里,徐府的人做的味道不錯,煮花生的時候放了點鹽和花椒之類的,曬干了后,味道特別好吃。
“想不到徐先生有好多新奇之物啊。”李國棟笑道。
徐光啟留下的東西確實很多,他對農業方面也是很有研究。
“聽說武威伯也喜歡種田?”徐驥問道。
“農業乃國之基礎,老百姓都快要餓死了,就會起來造反。若是人人都有一口飯吃,誰愿意冒著凌遲誅九族的危險造反呢?”
“武威伯所言極是啊!先父在世時,也是極力推廣這些泰西紅毛夷帶來的農作物,只可惜無法推廣開來。聽說伯爺您也種了不少番薯和玉米吧?”
“那是自然,不靠這些物品,以北方那貧瘠的土地,又如何養活那么多人?”
徐驥邀請兩人在府中用餐,吃飯的時候,李國棟提起了一件事:“徐先生,其實我來這里,還有一件事就是,某覺得上海港口條件便利,這里今后必然成為一座繁榮的大城,李某在幾年后,將會在這里投入一筆銀子,興建城鎮和港口,還要把一部分工場搬來此地。”
“上海港口條件便利,今后確實有發展前途。”徐驥聽李國棟贊揚他的家鄉,自然很高興。
次日,李國棟跟著徐驥、陳于階和張煌言,前往上海縣衙拜訪上海知縣王臣縉。
王臣縉提前得知武威伯要來登門拜訪,在李國棟到來之前,就在縣衙門口等候了。等到李國棟一行人出現在縣衙門口,他帶著一群人上前迎接:“伯爺能親臨我小縣,下官深感榮幸!”
進入縣衙內,一行人坐下來后,聽說李國棟要開發上海,王臣縉又驚又喜:“伯爺看中下官這小縣城?要投資開發此縣?”
“王縣尊,你可不知道啊,上海乃寶地也!如今世界已經進入大航海時代了,泰西紅毛夷的船只,走遍了全世界,我大明雖大,可是在整個世界上,不過偏安一隅。這上海,正是水運的十字路口,往西可以進入大明腹地;往東可以橫渡大洋,往北可往東瀛,往南可達南洋,而且這里有吳淞江之利,能抵達南直隸各地,泰西紅毛夷對我們的絲綢、棉布、陶瓷可是十分喜愛。”
“不知道伯爺準備在上海投入多少銀子?”有個財神爺來訪,王臣縉自然十分高興。
“先進行規劃吧,投入的銀子,將來都會加倍賺回。只要做得好了,上海縣將取代松江府的地位。”
“這個,不知道伯爺您同錢府尊商議過沒?”
“李某這兩日先在上海考察,過兩日自然會去松江府拜訪錢知府。”
說到松江知府錢肅樂,那可是一門四忠烈,錢肅樂和他的三個弟弟在滿清攻入江南之后,四兄弟全部壯烈殉國,李國棟過兩日自然會去拜訪松江知府。
縣令王臣縉陪著李國棟等人在江邊行走,在吳淞江以南的黃埔塘江邊,也就是后來的外灘江邊,這時候的外灘還只是一片江邊沙灘,潮水退去時,江面變得狹窄,江水聚滯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灘地。漲潮時,江水又沒過河灘。
望著這一片荒涼的江灘,沒有人能夠想到,將來這里將是整個中國最繁華的一條街。更加荒涼的對岸,在未來也出現了一棟棟摩天大樓。這時候的上海,只是一座小縣城。但是這座小縣城已經初現繁榮的跡象。過了吳淞江,在吳淞江下游的閘港,也就是后來的黃浦江下游,江面上停泊著不計其數的船只。
“王縣尊,若是沿著吳淞江下游,一直到黃埔塘,修建一條江堤,再在江堤上修建江邊大道,沿著江堤修建碼頭,這里是不是就能停泊更多船只?”李國棟指著江灘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