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軍撤出了成都,可是對于大西軍應該和誰合作,大西軍的高級將領卻出現了分歧。
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白文選等人都覺得,應當同代表大明正統的崇禎和楚國公合作,畢竟他們才是正統。
可是孫可望卻提出了反對意見:“我們萬萬不可同崇禎昏君合作!當年他們招安了義父,可是承諾的糧食卻連一粒都沒有得到,義父這才又反了!”
孫可望說的張獻忠降爾復反是車廂峽之戰的事情,其實所謂的車廂峽大捷,是陳奇瑜吹破牛皮吹出來的,地理上,究竟什么樣的峽谷能容納幾十萬人被圍困?如此巨大的峽谷居然沒有名氣,會“誤入”,向導呢?當地山民呢?流寇也算轉戰四方,連最起碼的偵查都沒有嗎?
事實上,是陳奇瑜見張獻忠勢大,根本就不敢打張獻忠,派人去招安。但是為了自己在朝廷的顏面,故向朝廷稟報,說張獻忠已經被圍住,張獻忠投降。
而張獻忠雖然勢大,但他心底還是愿意接受招安。比較張獻忠也曾在遼東打過仗,他愿意歸順大明去打建奴。
誰知道陳奇瑜的牛皮吹出去了,地方官都以為張獻忠敗了才投降的,結果沒把張獻忠放在眼里,還殺了張獻忠派出的使者。這件事被張獻忠認為是朝廷毀約,而且張獻忠被招安之后,連一粒糧食都沒有得到!所以張獻忠一怒之下,又反了。
事實上,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本來也算是朝廷的人,只要朝廷有銀子,他們完全可以踏上遼東戰場。歸根結底,都是銀子惹的禍。
雖然決定同朱由榔合作的只有孫可望和馮雙禮等少數人,可是孫可望是大哥,而且他說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李定國根本壓不住孫可望,再加上劉文秀和艾能奇也壓不住孫可望,結果雙方爭論不休,根本沒有統一的意見。
最終是孫可望不顧眾人的反對,率領大軍南下,往昆明方向行軍。只要大西軍到了昆明,朱由榔自然會接收大西軍,讓大西軍同淮軍對抗。
李國棟這邊,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決定派人出使四川。
到底派誰去出使四川呢?最佳人選應當是兼職管理大德旺商號的王全,之前張獻忠被困河曲的時候,就是王全帶著大德旺商隊去了河曲,給農民軍送去糧食,從張獻忠手里換到金銀財寶。當年農民軍被困河曲,手中雖有大量劫掠來的金銀財寶,可是金銀財寶不能當飯吃啊,所以大德旺商號送來的糧食,對于張獻忠他們來講簡直就是雪中送炭。
再后來,幾次暗中同大西軍合作,聯系人都是王全。事實上現在的錦衣衛組織,也是王全一手建立的,所以他出使四川是最佳人選。
李國棟相信,只要王全這個老熟人去了四川,李定國肯定會歸順自己。
可是現在,王全已經被自己派去陜西去找吳三桂了。去陜西一方面是給關寧軍送糧食,另一方面也是準備在關寧軍中安插更多錦衣衛,為以后吳三桂的反正做準備。
既然王全沒辦法去四川,那么派誰去四川說服李定國呢?
為了能收得大西軍為己所用,尤其是得到李定國、白文選這幾員猛將,李國棟決定,親自跑一趟四川,去說服李定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