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敢如此對待我等有功名之人?”一名老舉人模樣的人倒在地上,眼睛已經無法睜開,手指顫抖著,胡亂指著,嘴里含糊不清的說道。
“功名?”李國棟冷笑一聲,“功名又不是不能剝奪,若是爾等敢去南京,只消監國一道諭旨,剝奪了爾等功名,還不是剩下一介白身?若是不幸,各位盡管一意孤行,就去南京鬧事吧!”
明朝的時候,有功名的人可以見官不跪,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秀才功名見到縣太爺是可以不跪,但是絕不敢得罪知府,因為知府可以讓提學御史剝奪秀才功名;舉人功名見到知府可以不跪,但省布政使或者巡撫之類的一高官官,可以剝奪舉人功名;貢士、進士以上,皇帝可以剝奪他們的功名。
也就是意味著,這天下還是皇帝最大,只要皇帝愿意,可以剝奪任何一個人的功名。
整個大明朝近三百年來,被皇帝剝奪功名的人還真的不多,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唐寅,也就是唐伯虎的例子,因為牽涉到科場案,不僅會試被踢下來了,被捉拿入獄,還被弘治皇帝把唐伯虎的舉人功名都給剝奪了。
李國棟冷笑著繼續說道:“各位都是有功名之人,還請各位珍惜自己的功名!”
有人大喊道:“別聽這閹狗的話!太后不敢!那么多人進京上書,就算天子陛下都不敢一次性剝奪那么多人的功名,更何況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太后監國!”
李國棟冷笑一聲:“既然各位不肯聽本國公苦口婆心相勸,那么你們就進京吧!去了之后,可別后悔!弟兄們!讓開一條路,放他們進京!但只限于有功名的人過去,其余閑雜人等,一律不許跟隨!”
淮軍讓開了一條道路,放一批人過去,但是只限于有功名的讀書人過去。在讀書人過去了之后,淮軍又把路堵上了,不許那些家奴、佃戶過去,更別說璐王的軍隊了。
當然,有人企圖混入讀書人之中,蒙混過關,都被盡職的錦衣衛給揪了出來。
“放我過去!放我過去!我是孫家的書童,我得跟著公子,照顧公子!”一名大約十五、六歲的半打孩子被錦衣衛摁住了,卻還苦苦掙扎,嘴里叫喊不停。
“國公爺說過了,有功名的人可以過去,你的功名呢?”一名錦衣衛冷哼一聲。
“小人雖沒有功名,可是我們家公子不能沒我照顧啊!小人不跟著去,誰來伺候我們公子?”那少年苦苦央求。
“呸!你家公子?一手無縛雞之力的廢物!此等廢物,不知道活在世上有什么用!”錦衣衛千戶許亮冷笑道。
很多書童、家仆都被攔截了下來。可以想象得到,那些手無縛雞之力,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的讀書人進了京之后會過著什么樣的日子。
再說璐王,見勢不妙早就跑了。雖然璐王手里有兩萬大軍,可是他還算是有自知之明。對面盡管只有一萬余人,可是對面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啊,對面那些人都是和韃子打生打死打出來的精銳老兵。話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而對面那些人,在對上建奴的時候,在同等兵力的條件下屢戰屢勝,從未有過敗績。這豈不是意味著,對面的一萬多人才是真正無敵于天下的一支雄師?璐王哪里敢和淮軍決戰?
可是璐王想跑,還得看李國棟答應不答應了。之前沒有向璐王開戰,是因為璐王以讀書人來當擋箭牌,再裹挾老百姓一同進京。李國棟并非一個殺人魔王,也不愿意濫殺無辜,這才采取了一些比較溫和的鎮壓手段,把讀書人和璐王的軍隊分開了。
這時候就剩下璐王那兩萬人了,李國棟會怕他們嗎?
三千騎兵率先開始追趕,從璐王的后面追趕上來。
“殿下,殿下,不好了,李逆的軍隊追上來了!是騎兵追上來了。”有夜不收逃回來,上氣不接下氣的向璐王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