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專利費?”祁班孫問道。
“專利費就是,因為這種車是他們發明的,而且關鍵的軸承和車輪外面覆蓋的膠,都是他們特有的產品。若是他人仿制,必須得到他們允許。若是沒有得到他們的允許,他們有權把你們給告官了,讓你們吃上官司,還要賠償他們一大筆銀子。”
“竟然還有這種事情?那些廣東人,也太狡詐了!”祁班孫恨恨的說了一句。
那官員道:“可是你們懂得四輪馬車的關鍵部件如何制作嗎?譬如說軸承和車輪膠,若是少了這兩樣東西,即便你們仿制了外形,舒適性也遠遠不能相比。所以說,這兩位公子,我好心奉勸你們一句,還是先去和廣東那邊談吧,談妥了,買下他們的專利,讓他們教你們,這樣你們再回來生產四輪馬車。想要學就趁早,若是晚了,等到大家都想到這一點,你們就賺不到錢了。”
祁理孫和祁班孫兩兄弟商量了一下,確實目前除了廣東之外,別的地方都還沒有生產四輪馬車的工廠,這種車目前無論是在大明還是在大清,都供不應求。其實大清國也仿制過,可是因為軸承質量不過關,仿制的軸承用了不到一個月就損毀了,根本沒法用。
軸承的鋼珠是關鍵,大清的鋼產量根本就跟不上,生產鋼的成本高昂,若是以鋼珠做軸承,價格就會非常昂貴,只能使用生鐵制造鐵珠用到軸承上。可是鐵珠的軸承用不了多久,里面的鐵珠就全部碎了。
這個什么專利法,也是李國棟搞出來的,就是為了仿制別人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成果,沒有多久就被人竊取了。
祁理孫和祁班孫兄弟最后還是決定,派人去廣東買下專利權,也學習造車工藝。
去了廣東的人同那邊的造車廠進行了談判,最后祁家兄弟以每造一輛車給廣東造車廠一兩銀子的專利費為代價,獲得了生產許可證,并派遣技術熟練的工匠去廣東造車廠學習工藝。同時,還同佛山鋼鐵廠簽訂了合同,由佛山鋼鐵廠提供軸承。
就這樣,大明第一家可以生產四輪馬車的私營造車廠就在上海成立了。
由祁家兄弟投資的上海造車廠投產之后,雖然每年都要支付給廣東造車廠一筆高昂的專利費,而且還要花費大量銀子購買軸承,但是這家造車廠每年可以給祁家兄弟帶來十多萬兩銀子的利潤,生產出來的四輪馬車供不應求。
“兩位公子,其實你們還有更好的賺錢辦法,”去了瓊州回來的方以智對祁家兄弟說道,“本官去了瓊州,見到了礦山有一種車,車輪是鐵輪子,卡在兩根軌道上面。軌道是木質的,可是上面覆蓋了一層鐵皮,這樣車走起來非常省力,一個人就能拖動好幾千斤的車。若是你們可以造出這樣的馬車,那豈不是更賺錢?”
“在軌道上走的馬車?”祁理孫吃了一驚。
方以智拿來紙筆,在紙張上畫下了車輪是如何卡在軌道上的原理圖。
“這個倒是一個好辦法,現在的載客馬車,最多也就載十多人,還是無法滿足這座城市上下班人們的需求。若是造出這樣的鐵軌馬車,載客量可以提高好多倍啊!”祁理孫笑道,“這種軌道礦車有專利費嗎?”
“不需要,這東西是楚國公搞出來的,根本不用給他專利費。”方以智道。
“可是我們的軸承購買量,都是廣東的軸承廠按照我們生產四輪馬車的數量來供貨的。若是我們生產這種鐵軌馬車,那么軸承的數量就不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