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娥和建德不敢在嘉福殿呆太長時間,劉阿素給太后帶來了換洗的衣服和簡單的食物,然后督促兩位公主速速離宮。
“母后,你要保重自己!我和英娥姐姐會想辦法去找皇上,讓皇上明白劉騰、元叉乃奸佞小人!盡快放太后出來!”建德不忍離開。
〝好!”太后又恢復了堅毅的神情。
“建德放心!朕還要給清河王報仇!絕不會困死在這里!”
而清河王之死,天下沸騰,民怨載道。相州刺史元熙是北魏著名將領元英(其父南安王拓跋楨)的兒子,他和弟弟元略、元篡都得到過元懌的厚待,聽到元懌的死訊后,馬上在鄴城起兵。并且上書給孝明帝要求殺掉元叉和劉騰,元篡逃到了鄴城參與起兵。兵敗后,元叉斬殺了元熙。
元熙繼承其父元英的風骨,臨死時,給老朋友寫信說:“我和弟弟都蒙受皇太后的知遇之恩,哥哥鎮守大州,弟弟在宮內服侍。現在皇太后被廢置在北宮,太傅清河王又橫遭殺害,圣上年幼,一個人在前殿任人擺布。圣上如此,我等也無法保全自己,因此率軍想在全國伸張正義。但我智力短淺,不但賊人未除,反而身陷囹圄,上對朝廷有愧,下對知己。無顏面對泉下父王。希望眾多友人,為國為身,以自己的名節自勵!”
元熙的首級被送到了洛陽,他的親戚朋友都不敢去看,只有從前的驍騎將軍刁整收藏了他的尸身。而中書舍人楊昱被囚送到鄴城,審問拷打了一百多天,才釋放。
元熙的弟弟元略逃奔到故人司馬始賓的家中,司馬始賓同元略用蘆葦扎成筏子在夜間渡過孟津,投靠西河太守刁雙,在那里藏了一年多。當時懸賞通緝元略,風聲很緊,元略很害怕,請求把他送出國境。刁雙派侄子刁昌送元略渡過長江,于是元略投靠了梁朝,梁武帝封他為中山王。
胡太后的侄兒都統胡增敬聯合舍身左右張車渠等多人準備謀殺元叉,不料事泄,胡增敬被流放的漠北,其余人通通被殺。
而元叉劉騰專政日益加深,所積累的朝野怨氣也日益增長,黨派斗爭加劇,朝政混亂日益凸顯。
第二年,劉騰死了。元叉沒有劉騰那樣敏銳的政治嗅覺,拘禁胡太后的防衛漸漸出現了松動。而且成為北魏的執政大臣后,他變得愈加貪婪。
他常年住在崇訓宮中,基本上以魏帝自命,而且愈發多疑。平時出入宮禁,他往往令勇士們持刀劍跟隨于前后,有來求見者也只遙遙相對而語,又在宮中設別庫,親自掌管放置他從四方搜刮來的寶物。
他不光搜刮寶物,還在洛陽城內搜刮美女,不管是已婚婦女,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只要他看上的通通不放過。
侍衛們會用綢帕蒙住他看上的女子的頭,關入食盒,抬進宮來,洛陽人稱之為“抬宮食”。
“抬宮食”的行為著實是有損朝廷威儀,黃門侍郎元順上書勸諫,被削職奪爵。朝廷中除了司徒崔光等人外,圍繞在元叉身邊的盡是些阿諛奉承的小人。而且失去劉騰的制約后,元叉出游無度,行事更加的任性,對胡太后和孝文帝之間的警衛也越來越松弛。
在劉阿素的安排下,英娥和建德得以常常去看望太后。太后的臉色漸漸紅潤,日漸恢復了往日的神態。
在劉阿素的精心安排之下,建德在宜光殿不停向皇上哥哥哭訴母后在嘉福殿多么可憐,希望皇上哥哥能盡快能救母后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