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杜洛周的勢力不斷發展時,懷朔鎮鎮將葛榮在擒斬北魏名將廣陽王、驃騎大將軍元淵之后威望大增,得到了部下的擁護,自稱天子,國號齊,年號廣安。527年正月,葛榮部攻陷殷州,進圍冀州,俘獲刺史元孚。
孝明帝急任命金紫光祿大夫源子邕為冀州刺史,率兵征討葛榮。而同時相州刺史元鑒占據鄴城,背叛朝廷,投降葛榮,更令朝廷震慌。
源子邕行及湯陰時,已經投靠葛榮的安樂王元鑒派遣其弟弟元斌之在夜里偷襲源子邕的大營。然而源子邕早有防備,元斌之不克敗退,源子邕、裴衍、李神軌等乘勝圍攻鄴城,斬殺安樂王元鑒,并傳其首極至洛陽,孝明帝大喜,特賜源子邕改姓為拓跋氏。同時命源子邕繼續討伐葛榮。裴衍上表,請求同行,孝明帝下詔同意。
源子邕立刻上奏疏給孝明帝:“衍行,臣請留鄴城;臣行,請留衍于鄴城。若我二人同行,怕是敗在旦夕矣。”但年輕氣盛的孝明帝不同意,依然下詔讓二人同行。
與此同時,葛榮部攻克信都,俘虜當地北魏宗室元老及豪強五百多人。十二月冀州刺史源子邕和北道大都督裴衍與葛榮十萬萬部眾大戰于東北漳水區。由于源子邕和裴衍意見不統一,源子邕所率的朝廷軍隊被葛榮伏擊,源子邕、裴衍戰敗并被殺。
接著葛榮圍攻鄴城,百姓知道了冀州失陷的消息,源了邕、裴衍的被殺,更是讓當地元老及豪強人人自危,城內人心慌慌。整個鄴城陷入一片恐慌。但鄴城刺史李神鎮定自若,神色不改。他撫慰勸勉將士,全城居民百姓眾志成城,葛榮終不能破。
北朝歷史此時已進入群狼時代。
第二年正月,杜洛周大軍圍攻定州,北魏北道大都督楊津到了靈丘,聞知定州被圍,情況危急,便領兵前去求援,入據定州城內。面對杜洛周來勢兇猛的叛軍,楊津準備立即出城迎擊,長史許被擔心出戰失利,阻制軍士出城。楊津勃然大怒,手持寶劍當場斬殺許被,打開城門奮力迎擊,杜洛周損傷將士數百人,只好撤退。
由于定州城非常的堅固,楊津又積聚糧草,訓練兵馬,修復兵甲器械,加強防御,杜洛周大軍幾次進攻都未能攻破這座守衛堅固的城池。
同時楊津還暗中派人持鐵券游說叛軍,進行離間。杜洛周部將中果然有響應之人,有人給楊津寫信說:“杜洛周叛軍之所以屢次圍攻定州城,只是為了得到城中的北方人罷了,你只要把城中的北方人集中在一起,全部殺掉就可。不然的話,一定會成為后患。”但楊津并沒有這么做,更加得到了城中北方人的愛戴。
杜洛周久攻不下定州,便派人聯絡葛榮共同圍攻定州城。葛榮派人進定州城勸降楊津,并許諾只要楊津投降,便許諾其做司徒。楊津斬殺葛榮刺史,固守定州城三年。
由于杜洛周和葛榮軍隊將定州城圍的水泄不通,北魏的軍隊根本無法前來救援。無奈之下,楊津派自己的兒子楊遁率兵突圍出城,到柔然草原向可汗阿那瑰求救。阿那瑰起初并不答應,但楊遁日夜哭泣懇請阿那瑰。有感于楊津父子對朝廷的一片中心,阿那瑰派堂祖父土豆發統率一萬精銳騎兵南下定州救援。但柔然騎兵前鋒部隊行至廣昌縣時,遭到了葛榮叛軍的拼死抵抗。騎兵三天三夜也無法通過,無奈,柔然鐵騎只能退回草原。杜洛周和葛榮部將的軍士大部分為六鎮流民,朝廷鎮壓六鎮叛亂之后,下令二十萬鎮民遷徙河北,很多將士的父母妻兒在遷徙過程中凍死餓死,再加上這些軍士大都為少數民族,身經百戰,又曾備受凌辱,故個個堪稱猛士。
楊津再無別的辦法,帶領全城百姓苦苦堅守三年。城內糧草奇缺,武器不全,軍心動亂,百姓食不果腹,餓死者無數。無奈,楊津部下長史李裔打開城門,迎接杜洛周。
杜洛周是進城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命人抓獲楊津,將其帶到大殿,殿內早已只起了一面大鍋,底下是熊熊的烈火,下令要將楊津烹殺以祭奠三年中在圍攻定州時死去的六鎮軍士。
楊津被帶到杜洛周跟前,由于城早已缺糧,所以楊津面有菜色,但面對沸騰的大鐵鍋,仍然鐵骨錚錚,一片丹心可照日月。杜洛周被楊津的風格和氣節所感動,最后釋放了楊津。
楊津在定州城將杜洛周和葛榮兩支叛軍整整拖了三年,給北魏朝廷充足的喘息之機。但可惜的是此時的胡太后依然緊抓朝政大權不放,寵幸奸佞,打壓皇上親信,北魏喪失了最后的反擊良機。
自此,北魏大地群狼并起,朝廷再無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