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晚,殿上的燈燭點了起來,宮女們在忙碌的收拾太后的行李。太后倚在軟榻上,目光呆滯地凝視著,凝視著收拾著收拾行李的宮女們。自清河王去世以來,她的目光時時呆滯,這空寂的平城深宮更讓她心里難受。
此時外面淅淅瀝瀝下起了秋雨,太后命侍女關了殿門,閉了窗戶。
“青玉,書架后面的那兩幅畫軸,你去拿來掛在墻上。”太后對貼身宮女說。
宮女青玉叫了兩個小宮女,取出錦匣里的畫軸,踩著高腳凳,將兩幅巨大的畫軸懸掛在兩邊書架上,緩緩展開。這是兩幅清河王的畫像。太后明白這將又是一個難以入眠的長夜。
望著畫上的清河王,伴著窗外風吹樹葉的凄冷聲音,太后雙淚長流。
迷迷糊糊地,深夜的殿外似乎傳來悠揚的曲調,是清河王的聲音。是他在叩動音調蒼涼的羯鼓,沉聲唱道:
悲且傷
悲且傷
參差淚成行
低頭掩翠方無色
金徵玉軫為誰鏘?
悲且傷
悲且傷
愿為煙與霧
氤氳對姿容!
“清河王,是你嗎?”
太后沖出了殿外,見霧氣中站著一個人和元懌生前一模一樣。
“清和王,你的兒子元亶,我一直好好在培養。亶兒和你一樣滿腹經綸,他已承襲了你清和王的爵位……“太后絮絮地說道。
然而好久沒有回音,太后絕望地伏身欄桿,絕望地哭了起來。
“我好孤獨,元懌,你若在該多好!”
“太后,陛下在和誰說話?”
太后嚇了一跳,扭頭看是一個少年,那神態舉止酷似清河王。太后不再猶豫,她緊緊地握住了少年的手,
“清河王……”
她將自己的臉龐貼在少年的手上。太后感到從沒有過的溫暖與力量,那熟悉的體溫和熱度瞬間把她從無邊的孤寂和寒冷中拯救出來。
此人正是鄭儼。
“稟太后,臣奉武始候之命來給太后送棉衣,武始候吩咐平城多風且寒冷,讓太后一定保重身體。”
“哦,你是……”太后拭去眼淚,恢復常態。
“臣是武始候參軍鄭儼。”
“哦,你既是父親參軍。辛苦了!朕剛才失態了。”太后又一次去抹臉上的淚水。
“陛下,只要陛下需要,臣愿意日夜侍奉陛下。”跪在地上的鄭儼,抬起頭,竟流出了淚來,滿眼深情地望著太后。
太后心里一顫。
在別人眼中她是高高在上的太好,可是沒有人知道在慢慢的凄冷的皇宮,她一個人有多么的孤獨!
在血雨腥風的皇宮中穿梭這么多年,清和王是她全部心靈的寄托。
清河王死了。箏兒也死了。
“鄭儼……”
她用顫抖的手,摸向鄭儼的臉……
悲且傷
悲且傷
參差淚成行
低頭掩翠方無色
金徵玉軫為誰鏘?
悲且傷
悲且傷
愿為煙與霧
氤氳對姿容!
她仿佛又聽到了清河王悲傷的聲音,耳邊又傳來了蒼涼的羯鼓聲……
深入骨髓,痛徹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