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些喜愛戶外跟山野不請自來的游客而言,雖然都是沖著紅葉林跟紅葉湖而來,可進駐二號庇護所營地,吃過飯后體力跟精神都恢復了許多。
特意攜帶了釣桿的游客,則在劉守義的帶領下,前往營地下面的小溪垂釣。反觀那些愛采摘野山菌的游客,則跟著徐家父女,在營地附近搜尋猴頭菇的蹤跡。
盡管這片林子被人尋找數遍,可依然會有一些漏網之菌。除此之外,做為跑山人的徐大壯,自然知道附近那有長野生菌的叢林,帶人采摘野山菌自然不成問題。
相比猴頭菇全憑運氣,走進松林的不少游客,很快就有了發現。看著長在松針下或小灌木叢里的野生菌,他們都顯得蠻高興,紛紛低頭蹲下開始采摘。
采摘過程中,徐素英也適時道:“這林子里,有些菌子是有毒不能吃的。你們要是看到不認識的菌子,一定不要采,更不要裝進袋子里,不然會很麻煩的。”
“嗯!要是碰到不認識的,我們就問你。阿英,你常年進山采菌子,什么菌子能吃應該都知道吧?等下要是采的多,晚上炒些鮮菌嘗嘗鮮,應該沒問題吧?”
“那肯定沒問題!之前在家時,我們便帶了幾掛臘肉。鮮菌子炒臘肉,搭配一點辣椒跟大蒜,味道也非常棒。有些菌子我知道不能吃,但究竟叫什么,我也不太懂。”
“沒關系!那咱們,就采摘那些能吃的。這林子里,野山菌還真多啊!”
做為城里娃,那怕他們都在戶外露營過,可真正采摘野生菌的經驗并不多。令他們高興的是,徐大壯帶他們過來的這片叢林,各式野生菌數量還真不少。
帶來的一些塑料袋,沒一會功夫就撿了大半袋。如果不是鮮菌不好保存,這些游客都打算,到時旅行結束回家時,是不是帶些自己采摘的野生菌回去。
相比菌干的味道,新鮮野生菌的味道其實更鮮。加上今天還有一位民間大廚,他們確實很想品嘗一下,這地道且正宗的山野美食,究竟會是什么滋味。
在這些游客一臉興奮,到處尋找可食用的野生菌時,那些在溪邊垂釣的游客,看著不斷被釣上來的溪魚,也都顯得非常高興。有些溪魚個頭,也非常令人欣喜。
“哇,這條小石斑大。看來這小溪,真的很藏魚啊!”
“這是山里,平時應該很少有人過來垂釣。沒人釣跟禍害,魚自然就多了。”
“最重要的是,這小溪的水流不錯,深度也非常適合藏魚。加上山里經常有水流沖下來,棲息在這里的魚群,應該也不缺食物。這溪魚,確實很大個啊!”
對這些喜愛垂釣的年青人而言,漁獲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那種連竿的快樂。相比之下,待在旁邊看他們釣魚的劉守義,則清楚這種溪魚好吃,但收拾起來很麻煩。
好在他也清楚,要給這么多游客準備吃食,菜品上也要豐富一些才好。看這些年青人的垂釣熱情跟收獲,想來今晚不用準備什么大菜,一道辣炒溪魚肯定跑不了。
加上徐家父女這邊采集的新鮮野生菌,晚上兩個硬菜算是解決了。剩下要做的,就是炒點素菜。葷素搭配,這飯吃起來也更香。招待好這些游客,他也算完成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