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聞遠三十出頭,年紀輕輕便當了山長。留著一撮山羊胡須,酷愛穿一身墨色廣袖長袍。袁甫常笑他大暑天的太陽下穿一身黑也不嫌熱得慌。
”家父選誰不好,非讓我來這當山長。這書院里教書的哪個不是好出身,還有你這緋袍侍郎都混在其中,我這心里沒底啊...“范聞遠也是就當著好友的面才吐露些心里話,如此哀嘆道。
”從前的事不提也罷,既然答應了你來這書院,以后聽你差遣便是。別人也就算了,在我跟前你犯不著給自己強打氣。”
兩人同窗數載,同年入仕,與旁人的情分非同一般。
“有你在,我多少能有點助力。不過以后我是不打算入朝了的,你的情況卻不一樣,興許在我這兒屈就不了多久,轉年就又給朝廷招了回去。畢竟你這次只是受上峰牽連,說到底算不得多大的事兒。”
“如今這朝政卻是不如我們倆剛剛入仕那個時候清明了,我也想歇一歇。而且家中祖父不顧京中父親反對堅持要獨自回鄉,我也放心不下,在你這我也能經常回去看看。”
“那就且在我這兒先待著吧。以后的事以后再說。”
“以后穿衣吃飯就拜托聞遠了。”袁甫心情松快,打趣著自己的老友。
“哈哈,今天既然來了河邊,不如捉一條大魚回去,讓廚子做了,晚間去我那喝一壺,怎么樣?”
“就你那廚子做的魚,能吃嗎?”袁甫一臉嫌棄。“上次做了塊豬肉,毛都沒拔干凈。”
“哎,我們這山間野地的,能拉來個廚子就不錯啦。酒你到底喝不喝?”
“沒有下酒菜,不喝。”
“不是說了捉魚嗎?行行,你歇著,我自己去捉還不成。”
兩人說著說著從茅草亭里走了出來,看見遠遠的有輛驢車正晃晃悠悠地駛往書院的方向。
范聞遠連忙放下撩起下擺的手,換上一副正兒八經的樣子,一邊打量一邊偏頭問袁甫,”看樣子是奔書院來的。“
”嗯,許是來找你的,不如過去看看。“
二人往山門行去,正好在門口碰上驢車。車夫不識來人,只顧掀了身后竹蓬的布簾,喚聲,”娘子,到地方了。“
袁甫只見竹蓬內伸出一只纖纖素手,搭在竹架做成的門框上,蓬內人借力彎腰探出身,隱約見夏日輕薄的襦裙裹了一段柔軟的腰肢。還未露出正臉便轉過去伸手接了個七八歲模樣的幼童下車。
小兒膚白面嫩,一雙大眼好奇地盯著二人。此時久經旅途下了車,不哭不鬧,也不瘋跑。只安安靜靜地立著,待女子下來,主動牽了她的手。
袁甫目光這才又回到女子臉上。淡淡的眉毛蓋住微闔的杏眼,帶著一股恬靜姿態,望之令人心生親近之意。小巧的下巴連著纖細的脖頸,在自己面前站得筆直。是那位開面攤的女娘!今日不著那白色圍兜,換了身嫩綠鵝黃的襦裙,加上沒了那灶前的炊煙水霧,竟有些認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