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某天,晴暖風恬。
秀晴和牛嬸子下午回了雙河村,一路走一路說起那四畝地辣椒。
“若是四畝地全種上辣椒,那數量可不老少,秀晴想過收上來之后怎么處置嗎?”
秀晴有個大致的想法。
“我是想先收在原來的老房子里,自己再抽空過去拾掇。”
“那么多,你一個人拾掇到猴年馬月去?而且那老房子里如今還有人住沒有?要是沒人,那么多精貴東西就擱在屋里,萬一有人來偷,你遠在縣城,可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秀晴沒想牛嬸子那么細,乍一聽說,就感覺自己確實是草率了。
“牛嬸子,我只想著面館里辣椒供不上,剛好家里有幾畝地可以種,旁的確實沒想那么多。”
秀晴說著有些不好意思。
“依您看,有什么法子沒有?”
“要我說,這辣椒收上來以后,炒醬熬油的事不妨請個人來幫忙,你呢邊上看著就好。最緊要的是請個可靠的人給你看家護院,不然出了事就白忙活了。”
在雙河村也請兩個人嗎?
牛嬸子雖然說的有道理,可是自己自從親人去世以后就不常在村里拋頭露面,這一時半會上哪請人去?
“我...來縣城以前,在村里寡居并不識得很多人...”
牛嬸子忘了這茬,看著秀晴日日在面館忙碌,倒沒想起之前她也曾過得艱難。
“人嘛,有錢就好請。等秀晴這邊事定了,我幫你去莊子上問問有沒人愿意來你這做事的。莊子上人多事情少,多得是人愿意出來做工,這個你不用擔心。”
秀晴這才發現牛嬸子是個寶貝啊,鄉間地里的事不光能給她出主意還能幫她解決問題。
“多謝嬸子了。”
牛嬸子笑著擺手,雖然曹林不曾明說為什么要打發自己去葫蘆巷,可曹林是誰呀,那是袁甫在京中做侍郎時的隨從。原本是被打發回了老家的,可不知為何最近又聽調回來了,曹林讓自己去葫蘆巷多半就是袁少爺的意思。這葫蘆巷的鋪子本來就是袁家的,還把她調去,肯定不是為了生意,那就只能是為了人了。
為了跟前這么個玲瓏剔透人。
雖不知道袁少爺能對這個小寡婦起什么心思,但自己盡心伺候著就對了,日后的事誰知道呢。
二人進了雙河村,先去了秀晴家的老房子里。
一推門,二人就傻了眼。一年多沒住人的土坯房敗壞得不像樣子,麥秸苫子搭的屋頂被掀落在地,屋子里陽光漏得滿地都是,顯見的是既沒法住人也存放不了任何東西了。
秀晴和牛嬸子兩人面面相覷,這可是先前沒想到的。
雙河村村子不大,因南北各有一條溪流而得名。
北邊靠近山林,沒幾戶人家。村民都聚集在地勢平坦的南邊居住。
而秀晴家就在林子腳下,準確說在北溪之北就只有秀晴一家人住那兒。
牛嬸子一路上就見秀晴家住得偏僻,不過也不是全然沒有好處,至少日后做起事來倒也方便不少。
見這屋子模樣,干脆提議道。
“秀晴若是以后在村子里做辣椒,不如干脆蓋個作坊,大小不要緊,周圍砌上一圈高墻。既防山上畜生,也防有人偷偷摸摸。”
秀晴起先沒想到這么遠,不過既然種了辣椒,那做辣椒不就是和作坊一回事了么。與其在自家漏了頂的老屋子里小打小鬧,倒不如像牛嬸子所說的那樣,搭個正經作坊,以后面館里不愁供應不說,多的還可以放在鋪子里售賣。
秀晴越想越覺得能行。
跟牛嬸子商量起這蓋作坊的事宜來。
牛嬸子一盤算,首先得把老屋周圍的地買下來,不用買很大一塊,夠蓋作坊的就行了。
然后就是蓋院子,先起兩間屋再把墻圍上就成。
只把這兩件事做成作坊大概也有個樣子了。
秀晴把自己只有一百來兩二百不到的家底透露給牛嬸子,牛嬸子道盡夠了,用不了那些,一百兩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