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們笑夠了沒有啊?”
李朝生看著坐在那里傻笑不停的李朝龍與李朝猛問道,聽了這話李朝猛點點頭道:“笑夠了,笑夠了,不過朝生哥,你這些都是糧食嗎?”
李朝生笑道:“當然啦。”
“那黃黃的,這么大粒的也是糧食?”
李朝猛對李朝生比劃著說道,李朝生看李朝猛的比劃笑了:“是,這東西叫玉米,磨成面之后,貼餅子,蒸窩頭,做玉米粥都是很好的食物,如果新鮮的還可以煮著吃。”
李朝生跟李朝猛介紹道,其實玉米在嘉靖三十年(1551年),就已經傳到了中國,最早的文獻記載是河南的一本縣志《襄城縣志》。
不過盡管玉米傳到明朝很早,可是種的人不多,第一是這時候的玉米還很原始,根本不是咱們現在看到這個樣子,一根玉米棒子上長滿了顆粒,而是那種一根玉米棒子上,稀稀拉拉長幾顆玉米粒的樣子。
產量并不是很出眾,讓人眼前一亮那種,而且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
他在1552年到1578年游歷的時候,也發現了玉米在長江中下游種植,不過書中記載為種者亦罕。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玉米肯定不是很受歡迎,根本沒普及起來,至于原因,肯定是由于種子問題,產量不高。
就跟最開始的土豆也是很小很小的,后來不斷的培育才出現了優良種。
因此盡管這時玉米已經傳到明朝了,可是陜西這邊人根本不認識這東西。
李朝生跟李朝猛解釋一下,一旁的李朝龍道:“朝生,你運過來的糧食里面還有大米?”
“有啊!”
李朝生點點頭,聽了這話李朝龍道:“這可是稀罕物啊,咱們這里不種水稻,大米缺的很,平時過年都吃不上一碗,這個可不能當成普通糧食分給大家伙吃,必須作為一種獎勵,跟肉一樣獎勵給大家吃。”
李朝生聽了這話點點頭道:“可以,這大米真的很稀少嗎?”
這時猛子道:“很稀少朝生哥,我這輩子也就吃過十來次大米飯吧。”
聽了這話李朝生道:“那行,這樣,大米作為獎賞食物,玉米作為常規食物,不過這玉米的磨。”
聽了這話李朝龍道:“這有啥,咱們族里別的不多,磨盤多得是,等有空搬來一套,專門磨玉米面。”
“成,對了,小米大家就別動了,這個當錢用,這大米太金貴,容易露富,玉米別人很少見,也別亂拿出去,這小米正好可以用來當工錢結算給大家伙。”
聽了李朝生的話,李朝龍與李朝猛齊齊點頭,緊跟著李朝猛道:“放心朝生哥,絕對沒問題,從今天開始,我,德珍,德寶,會帶人日夜守在這外面絕不讓外人靠近。”
“行,這里安保交給你們了。”
李朝生說著,緊跟著找到了一小袋大米對李朝龍道:“堂兄,這袋大米帶回家,做一大鍋大米飯,給家里人解解饞,對了給幾位族老送一些,另外還有多余的就送給咱們保安隊的兄弟,當夜宵。”
“行。”
李朝龍說著就拿著大米回家了,緊跟著大半夜讓媳婦兒起來做飯,媳婦兒開始還挺不樂意的,不過一看到那白花花的大米,媳婦兒眼睛就亮了,看著李朝龍道:“當家的,哪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