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禾上臺以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緊張。她記得她第一次上臺,場面比這個大得多,都沒這么緊張。
如果話劇有大特寫鏡頭,應該會拍到她在打哆嗦的雙腿。她的余光看到后臺,她看到李昊舟、笛子,和其他這段時間和她一起沒日沒夜的奮斗的演員、同僚,在滿懷期待地看著自己。
看到他們堅定的目光,張曉禾用最快的時間冷靜,進入了劇情當中。表演一旦開始,反而不緊張了。
隨著劇情的推進,演員陸陸續續上臺,他們和觀眾保持著恰當的距離。每一句臺詞,既是表演,又是和他們對話。
話劇的第一幕發生在清晨,一個屬于每一個社畜的忙碌的清晨。小出租房里的租客們都由此開始了自己的“生活”。演員神態悠閑地穿梭在舞臺場景和觀眾中間,就像觀眾也是他們的街坊四鄰一樣。
接下來,就該是1號房的年輕夫妻吵架了。笛子的演技真好,把一個年輕妻子的委屈不滿表現得淋漓盡致。
所有的劇情推進都很順利,忽然,一陣清脆的物體破碎的聲音打斷了這對“年輕夫妻”的爭吵。張曉禾循聲看去,表情管理差點失控。
一個放置在舞臺上的道具,因為觀眾沒留意,打碎了。
這可怎么辦?
如果換做電影和電視劇,這個時候導演就會跳出來,及時喊“咔”。然后道具組的工作人員會馬上過來,對破損的道具進行修補。最后,再繼續拍攝,什么事都像沒發生過一樣。
而話劇不同,話劇的一切都發生在觀眾面前,沒有重來的機會。
張曉禾急中生智,從后臺那里拿來了保潔阿姨留下來的掃帚和簸箕。她一邊打掃一邊數落那對“年輕夫妻”:“我說你們消停點兒,天天吵天天吵。這也算了,怎么還砸起東西來了?那個房東多斤斤計較,你們不知道嗎?”
笛子馬上順著張曉禾的話往下演:“就你多事兒,你以為我們像你一樣賺錢這么輕松?再說了,你哪只眼睛看到是我們打碎的?”
“那誰打碎的?難不成是我啊!”
笛子指著剛剛打碎道具的那位觀眾,瞬間,所有的演員都把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那個觀眾沒想到他們會把焦點集中在自己這邊,他手足無措了一陣,只能主動接過張曉禾手里的掃帚和簸箕,任命地收拾殘局。
觀眾們爆發熱烈的笑聲,還收獲了不少掌聲。原本一個尷尬事件卻帶烘托了全場第一個氣氛高點。
不過張曉禾哪兒會讓他真打掃呢?她只想化解這個尷尬。這個尷尬都順利渡過了,那也就沒事了。
她把這個觀眾拉到一旁,故作神秘地跟他說:“你新搬來的,不知道我們這里的情況。這對夫妻啊,一對奇葩。所以還是我來幫你收拾吧,一會兒你要再發出什么動靜,我怕他們揍你。”
說完,張曉禾還很嫌棄地搖搖頭,表示對這對夫妻的厭惡。最后,她拍了拍那個觀眾的肩膀,讓他回到了觀眾的位置當中,后面的劇情才得以展開。
有了這個意外的小插曲以后,不管是觀眾和演員,都一下放松了,完完全全地沉浸到了話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