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換個說法,便會更好理解,圣人天地一體兩面,所顯所化無過規則與物質而已。
又或者應用凡俗之間的家國理念,將天地比作王朝,那圣人便是王朝之主,帝王至尊。
所謂朕即國家,便是這個道理。
當修為達到天地極致,便自然融洽與天地,成為天地之代言,牧守江山萬民社稷。
彼時彼刻,所要比拼的也不再是自身的修為實力,而是世界的強度如何。
因此才會有圣人與天同在,與地同齊的說法。
因為圣人之強弱與否,當他成為圣人的那一刻便已經與天地綁定在了一起,而他們的修行路也已經注定了,他們與天地之間的關系。
或者說,天地之道,便是圣人之道。
天地壯哉,則圣人強絕,天地衰敗,則圣人死盡!
“寶蓮燈世界的核心之道為七情六欲,而此界之道,便是修萬般造化,領七情六欲,駐守道則之海,融洽萬物之道,是為圣道!”
這一刻,江焚頗有一種撥開迷霧見真實的感覺,對于寶蓮燈內的諸圣本質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認識。
“不只圣人,其實諸多修士修煉,本就是為了將自身融合與天地萬道,成就天地一體之境!”
“修為也只不過是悟道之基!”
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原著之中才會有楊戩頓悟恨意之道,修為剎那之間便天翻地覆,神通之大幾乎天下無敵。
這一切皆是因為,楊戩生來便是半仙之體,有領悟規則之基,而他又恰好皆由此,領悟了世界核心的恨意之道,修為自然會變得強大無比。
之后他轉修愛之道,其實也是相同的道理。
他的這種情況,便好似莽荒世界的一個凡人雖弱,可是當他剎那之間領悟世界核心的十大天道,便能強絕天地,成為道祖至尊,相同的道理。
“甚至,楊戩若能堅持不綴,一直沿著一條路走下去,將愛恨之道貫通融匯,未嘗不能成為又一位圣人!”
想著這一切的時候,江焚的目光便不由的轉向了一旁身著黑甲的楊戩。
說起來,楊戩還算是他的弟子。
若真能成就圣人,他倒是很想助其一臂之力。
“只是,圣道核心,恐怕還有我所不知道的東西。”
江焚目光一閃,又想到了探尋元始天尊之時,那一抹尚未知曉的紫色光芒。
在江焚沉思的時候,陸小千幾人也在思索江焚的話語,只是臨到最后,卻都是一臉迷茫。
眼見江焚陷入沉思,顯然是不準備再回答他們的問題,幾人紛紛起身告辭,隨后便準備回返各自的世界。
此次來寶蓮燈世界,行程倉促,他們各自的世界還有事情沒有處理,因此眼見眼前之事已經解決,像是蕭炎等本世界還有事情要處理的,自然便想著抓緊回返本界。
倒是像趙子龍、張三豐等本界無事可做的,準備再多留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