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土韓人后裔,明明做著滿洲建奴的狗奴才,天天跟著屁股后面出兵進攻大明,卻在滿清覆滅后,時不時就標榜自己不忘大明。
純粹的狗屁,凈是些給自己貼金的假把式。
現在好了,劉辨直接從源頭做起,讓他們從此就是成了八旗人。
這才有了四旗,距離八旗還差點呢。
“以后再征服了馬韓、弁韓等人蠻夷,可以再把他們編為新的旗號,可以用雜色旗幟區分,比如叫做鑲黃旗、鑲藍旗等等。”劉辨說道。
鄭平聽罷,頓時就是開竅了。
“公子放心,你說的這些,末將都已經是記下了,絕對不會出差錯的。”鄭平說道。
“反正不管怎么樣,就是一個原則,那就是分化利用,讓土韓各部相互猜忌,然后拉一群打另外一群,就可以在此地徹底站穩腳跟呢了。”劉辨說道。
“多謝公子,末將記下了。”鄭平說道。
“不僅如此,此地的土韓人生性懦弱狡詐,你一定要多家堤防,如果是有什么異動,處理不了的話,就要帶著士兵們及時求援,或者是撤離,我們大漢的士兵不可有閃失!失去的地盤可以重新奪回,失去的性命,卻是再也回不來了。”劉辨語重心長的說道。
鄭平聽完,已經是感動的熱淚盈眶了。
劉辨如此愛惜大家的生命,鄭平等人如何不死心塌地的效忠。
對于如何收服當地的土韓部落,劉辨把自己的辦法盡數交給了鄭平。
鄭平利用手中的三百大漢精兵,終于是初步完成了征服。
當地的辰韓部落,紛紛進貢來了糧草和女子,讓鄭平這些士兵們安定了下來。
劉辨則是看到時機尚可,就帶著孫尚香和高卉,乘坐艦船離開,繼續向著北面的高句麗而去。
在航行的船上,孫尚香不解的問道。
“公子,那些什么三韓部落,我看都是弱的厲害,恐怕連山越人都不如,為何不一鼓作氣滅了他們,而是要費勁搞什么四旗分編呢?”
孫尚香不愧是有些見識,早已經看破了三韓人的弱小。
“這是我想要做的一個試驗。”劉辨說道。
“試驗,什么是試驗?”孫尚香不解道。
“就是試驗一下,用這種方法以最少的人,去駕馭眾多的異族,到底是可不可行。”劉辨說道。
“為何要這么做呢,公子?”孫尚香貼上來說道。
“因為以后的大漢,肯定不是僅僅在這周圍活動,我以后要讓大漢拓地萬里,那里都是蠻夷人數多,漢人數量少,必須要有好的辦法來以少御多。”劉辨說道。
這個想法,劉預早就是有了打算了。
大漢的精華之地,都是在中原一帶。
但是,大漢征服的腳步,絕對不能是局限在中原,必須要走出去的。
除了封給功臣的外藩封國之外,必須還要有新的辦法,讓中原朝廷擁有一些直屬領地。
比如,許多的中轉運輸基地,或者是經濟利益特別充沛的地方,再或者是戰略意義重大的地方。
這些地方遠離中原,必須要有更好的手段。
而在三韓半島的這個策略,正好可以很好的試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