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保科原本有13名員工,不過前段時間,老張提前退休了,所以現在只剩下12個人了。
“好,那馬上出發吧,我在前面帶路,你們都跟著我的車。”李科長吩咐道。
本次旅游,總共4輛車12個人,旅途正式開始了。
從燕京到津門,開車大概需要兩個小時,到了十點鐘,遠處的大海已經隱約可見了。
高架橋上,向欣突然指著窗外的一片工地驚呼道:“你們看,這里怎么會有這么多吊塔?”
徐東其實早就發現了,如果他猜的沒錯的話,這些在建的工廠應該就是海水淡化工廠。
燕京有2000萬的人口,津門也有差不多1500萬,如果再加上周邊縣市,這一片地區大約有6000多萬的人口。
這么多人口,每天的用水量是驚人的,也難怪津門這邊早早地就開始興建海水淡化工廠了。
“是不是上面又再搞什么新區?”一位男同事猜測道。
之前的容安新區,就因為吊塔林立,在網上狠狠地火了一把,讓人印象深刻。
“沒有聽說啊,如果設立新區,應該是大新聞才對,況且眼下這種困難局面,上面哪有閑錢搞開發?”
“這里靠海,會不會是在開發風景區?”
徐東則是直接開口道:“都別瞎猜了,不是新區,也不是什么風景區,依我的看法,這應該是一座在建的超級工廠。”
“工廠,怎么可能,這片工地一眼都看不到盡頭,這得多大的工廠啊?小徐,你確定么?”有人質疑道。
徐東向前方指了指:“看到那一排大煙囪了沒有?”
“看到了,有什么不對嗎?”向欣疑惑道。
“只有工廠才會有這么密集的煙囪,這下懂了吧?”
“難怪,也不知道是什么工廠,規模居然如此之大?”一位男同事好奇道。
徐東再次化身科普小能手:
“你們再看看海邊的那幾口大水池,這應該是一座海水淡化工廠,那些水池就是用來過濾海水中的雜物的。”
眾人恍然大悟,向欣更是豎起大拇指:“徐哥,你懂得真多!”
徐東謙虛道:“唉呀,這些又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識,高中課本里都有,只是你們忘記了而已。”
“小徐說得也許是對的,你們想一想,現在旱情這么嚴重,國家肯定需要新建海水淡化工廠的,只是沒想到規模這么嚇人。”有位男同事附和道。
“嚇人就對了,說明現在形勢不容樂觀啊,這旱情,到明年都不一定能結束,甚至是后年、大后年…”高月梅擔憂道。
這話一下子讓車里的氣氛凝重起來,誰也無法想象,如果旱情一直持續下去,未來會發生什么?
只有徐東心知肚明,但他不能、也不想說出來,說出來也是于事無補。
向欣見大家面色有些沉重,趕緊出來打岔:
“徐哥,還要多長時間才能到?”
徐東看了一眼導航地圖,回答道:“下了高架橋差不多就到了,大概還要十幾分鐘。”
“高姐,你帶泳衣了嗎?”
高月梅啐了一口,“我都這把年紀了,還穿什么泳衣,全身上下都是肥肉,想想都辣眼睛。”
“誰規定年紀大的就不能穿泳衣了,咱們好不容易來海邊一趟,不下海游個泳,那也太虧了。”向欣勸道。
高月梅卻不為所動,她可不想成為男同事們口中的八卦主角。
(PS:求推薦票)